專家:媒體自律 自殺防治第一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自殺新聞媒體常常報很大,如果是名人自殺,部分媒體甚至會去猜為什麼自殺?怎麼自殺的。根據國內學者研究發現,自殺新聞跟自殺比率是有關係的;像七年前、倪敏然自殺,那年、男性自殺死亡人數、增加2成,所以專家認為,自殺防治第一步,應從媒體開始。
近年來經濟不景氣,自殺案件頻頻傳出,不管是報紙或電視台,幾乎都是大篇幅報導,而且還用大量圖文、模擬畫面,甚至鉅細靡遺、描述自殺細節。
==民眾 劉小姐==
最好是過濾一下
就是一些畫面或是一些(文字)
不要去引導他們(模仿)
==民眾 劉小姐==
可是我常常翻到封面就看到說
某某人又自殺
我就覺得我整個情緒
整天就變得很糟
有學者研究發現,自殺新聞和自殺率是有關的,尤其名人自殺、更會引起模仿效應,就以2005年倪敏然自殺事件為例,當時媒體連續17天,包括電視新聞台、每小時不間斷播放,四大報紙也是每天一到兩個版面報導,事件發生一年內,男性自殺死亡人數、明顯增加兩成。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 鄭泰安==
媒體大量的報導倪敏然的一生
他的藝人生涯 他晚年的挫折
外遇等等問題
跟他同年齡的
跟他同樣遭遇到挫折的
這更容易去模仿
學者建議,媒體處理自殺新聞,要顧及家屬感受,避免詳細描述自殺方式,也不要太簡化自殺原因,不要放頭條或使用煽動性字眼,最重要的是、要提供心理諮詢管道,媒體從業人員從自己做起,或許就能及時挽回下一個不幸悲劇。
記者賴淑敏徐啟峰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