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農委會改良原住民「翼豆」耐高溫增產量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原住民傳統食用蔬菜「翼豆」,又稱「四角豆」,由於不耐氣候劇烈變化,產期和產量不穩定,因此市面上很少見。不過,農委會台東農業改良場研發出新品種,一年四季都能種植,而且產量比傳統品種,多出近5成。

這種有四片像翅膀形狀的豆類蔬菜,叫做翼豆,市面上很少見,原產於東南亞。過去在東海岸阿美族部落有少量種植,成了原住民的野菜,由於它的營養價值高,近幾年才有農民專門種植,但通常產量和產期不穩定。不過經過台東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選種培育,研發出一種更能適應極端氣候的新品種,豆形長度可以控制在25公分,產期更可長達半年,產量也比傳統翼豆多出近5成。

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薛銘童說,「我們其實也在發展就是不同的時間,我們做繁殖栽培,然後可以幫助農民可以延長它的產季。」農民 廖家助對此表示,「這樣子的話在產量上會相對穩定,然後相對產值會相對的高。」

新品種翼豆,5月2日通過了命名審查,叫做「翼豆台東1號」,也將開放技術移轉。研究人員說,新品種翼豆更有其它豆類蔬菜沒有的鮮脆口感,用汆燙或快炒就很美味。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