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福衛五號"調校完成 拍下花蓮震災照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我國首顆自主發展的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去年8月成功發射,但卻傳回失焦畫面,經過半年調校,目前影像品質大致符合預期目標,也拍下了花蓮震災前後的照片,目前正在做比對。科技部長陳良基盼望,第三期的太空計畫,每年都可以發射一顆衛星。 福衛五號在去年8月25號成功發射後,9月7號傳回首批遙測影像,照片出現嚴重的光斑,模糊不清,衛星取像儀失焦,是福五衛星影像無法達到預設黑白2米彩色、4米解析度的原因。太空中心坦言,團隊首度自製光學酬載,經驗不足。 ==福衛五號計畫主持人 張和本== 第一次自製光學酬載 經驗上面是比較不足 所以沒有用不同的方法 技術方法來確認 這個準直儀的準直度 我們很有信心以後 我們會把準直儀的準直度 做很正確的調校 太空中心運用溫控調整衛星取像儀及地面影像處理,目前已達黑白3米彩色5米解析度,這半年也拍攝了2300組照片,監測到印尼阿貢火山活動,東海油汙影像、高雄仁武山坡地遭濫墾,最近的花蓮地震前後,由於天候不佳,雲層太厚,災前災後的照片比對還在整理中。耗資50多億國人自製的福衛五號,雖然歷經波折,但科技部強調,福五任務成功。 ==科技部長 陳良基== 我們現在真的可以展現給全世界 我們有自己的衛星的電腦 我們有自己飛控的能力 這次出了一些對焦的問題 我們能夠把它調校回來 所以這些我想是 打斷手反而勇 陳良基表示,已為未來的第三期太空計畫累積足夠的經驗,等到經費到位,希望每年都可以發射一顆衛星。太空中心也宣佈,福衛五號的影像,從9月份起可以正式營運,國內外購買緊急事件的衛星影像,最快6小時內提供,一般影像也可以符合24小時商業時效需求。 記者陳姝君 張梓嘉 台北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