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南極臭氧層破洞 縮小20%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造成極端氣候的原因之一,是臭氧層破裂,不過根據美國國家太空總署觀察,南極臭氧層的破洞範圍,比起十多年前,已經縮小了百分之20%,這是不是代表1987年,26個國家在加拿大簽訂的「蒙特婁議定書」,逐漸落實了呢? 來看以下的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證實,根據研究觀察,地球臭氧層的破洞逐漸在自我修復,範圍已經縮小。NASA科學家在過去幾年,藉由人造衛星進行測量南極臭氧層破洞的氯含量,他們發現氯含量一直在降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證據能用來佐證「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的成效。 ==大氣科學博士 史特勞翰== 我們很興奮 首次看到氯含量在降低 臭氧量也相互對應 在蒙特婁議定書簽訂之前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快速地在增加 當議定書簽訂後 法令也生效後 我們看到臭氧層面 損耗臭氧的物質含量在降低 「蒙特婁議定書」是1987年由26個簽約會員國制訂,禁止使用破壞地球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例如用在冰箱的冷卻劑「氯氟烴」,這物質也常被加入壓縮噴霧的容器,例如殺蟲劑,當使用者壓下噴霧器時,容器壓力降低,液態氯氟碳化合物立即氣化,容器內的液體才會噴發出來。NASA研究,現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和2005年相較之下,臭氧層破洞減少了百分之20。臭氧層是位於地面30公里處,可以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保護地球表面萬物包括人類。 記者 林建成 整理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