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生公民認知 上升至全球第二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來看一項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我國學生在公民認知,由之前的第四名,提升到第二名,僅次於丹麥,不過,台灣的青年少在實際行動參與,仍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2009年我國首度參與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針對8年級學生,進行公民社會的認知的測驗,我國學生成績世界第四,去年我國再度參與,下午公佈成績,在24個國家中,我國名列第二,僅次於丹麥。
==教育部次長 林騰蛟==
今年是第二次的參與
八年級的學生在公民的認知
相較於這些人類發展指標
比較高的國家
北歐的國家毫不遜色
台灣學生的公民素養與歐陸老牌的民主國家相較,毫不遜色,在性別平權的支持度上,也是第二名,與丹麥並列,僅次挪威、瑞典,在族群平權的支持度,更是領先各國,調查發現,台灣學生對政府、一般民眾與媒體的信任度,低於國際平均值,學生使用網路得知國內外新聞、在網路表達意見的比例,也高居國際第一,但參與組織或團體,較國際平均低。
==科技部次長 鄒幼涵==
公民素養還是需要透過實踐
這些青少年在行動參與力
比方說參加志工的活動
還是有一些進步的空間
教育部強調,調查結果不僅可以檢視我國公民教育實施的成果,也能給予正在審議中的108課綱參考,教育部也規畫,在社會領域中會加入探究與實作的相關課程,取代以考試主導的內容,希望培養學生實際參與社區與國際關懷活動,學習善盡公民責任。
記者陳姝君 陳立峰 蔣龍祥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