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調查 兒少對公共議題有認知缺行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家扶基金會為了瞭解兒童人權當中的「兒少參與」現況,進行調查,從中發現,台灣兒少對於公共議題,只停留在「認識」階段,缺乏實際的行動參與。而年輕人關心的議題,則是以婚姻平權、課綱審查、一例一休的比例最高。
2015年5月,學生占領教育部前廣場,宣示「反黑箱課綱」立場。2016年5月,課綱微調正式廢止。接下來,課審大會中,更首度納入學生代表。反黑箱課綱運動,被視為學生「公民參與」的實際展現,像大二學生、許冠澤,就曾經環島表達訴求。
==大二學生 許冠澤==
(當年)我就用我雙腳
親自踏遍整個台灣的方式
到各個地方去做宣傳
去為反課綱議題
然後吸收更多的民意
==高三學生 葉家和==
(婚姻平權)這個議題不只是
同性戀可不可以結婚
那我會覺得說 其實是
這整個國家在面對
基本人權 人權議題的時候
能不能堅持下去
而今年參與「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的高三生,葉家和,則關注「婚姻平權」,更曾號召朋友參與遊行。根據家扶基金會調查,婚姻平權、課綱審查、和一例一休,是台灣兒少最關注的公共議題。只可惜,會「實際」參與的比例卻不到2成,其中,是以了解程度較高的婚姻平權、課綱審查、和校園轉型正義為主。家扶表示,台灣兒少,對於公共議題的「認知程度」高,但缺乏實際行動。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何素秋==
不需要去關注這麼多的事情
就好好念書 聽話就好
我們的社會 仍然
普遍存在這樣的氛圍
那我們其實低估了
孩子思辨的能力
我們相信孩子
他是有能力改變這個社會的
家扶也發現,實際參與公共議題的兒少,對國家未來「感到樂觀」的比例,高於沒有參與的人,這也代表實際參與,會減少孩子對未來的不安感。建議家長和學校,要多鼓勵,並肯定孩子關注公共事務、尊重兒少表意權,全面落實兒少權益保障。
記者 曹晏郡 沈志明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