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匯集洪水 屏東大潮州人工湖供水高屏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每到乾水期,台灣就會欠水,不過雨水厚的豐水期,卻會淹水、怎把大水變資源?屏東大潮州人工湖的目標,是希望雨水來的時把留下來,親像以地下水庫的概念,不過這樣的設施,會不會影響生態,還有待觀察。
靠近大潮州人工湖,眼前乾涸的景象,在旱季時常見,顛覆一般民眾想像,以為到此能欣賞湖光山色,其實大潮州人工湖,並非一座湖,而是目前東南亞最大的地下水補注計畫,每年豐水期時,將林邊溪水引流而入,匯進集水槽,用來補充地下水,並防止地層下陷
==屏東縣水利處長 江國豐==
整個概念就是像一個銀行
水銀行 我們有一個存進去的動作
未來的話
我們就是在地下水平衡的時候
在平衡以上的水位
我們就可以當水資源
來取進來做利用
水利處指出,屏東自來水普及率不到5成,不興建水庫,又充分運用河川天然資源,寄望人工湖能有效管理地下水,而首期50公頃第一湖區,去年進行測試,仍得克服溪水高濁度問題。
==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長 丁澈士==
這個沉沙沉澱池
因為基於上游地區的泥沙的土石流
所以我們在運作過程遇到這些問題
但是我們現在在學術界裡面
如何去克服就地排沙
或者讓阻塞程度減少
我們有一些工法正在做研究
蓄洪、減洪、開發水資源,是大潮州人工湖建設目標,也因為是國內第一座,還需要5到10年的監測,是不是會衝擊原有的生態,也有待評估,但學者則認為,要讓台灣不用經常鬧水荒,必須調整取水的思維。
記者 李淑蘭 許政俊 孟昭權 屏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