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手術強制登錄 監測使用狀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不少上了年紀老人會有關節退化問題、需要換人工關節,但可能因為醫材或手術品質,幾年後有些人還需再度置換,健保署已經在今年一月開始,實施人工關節登錄制度,提供不良產品警訊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會有膝關節或髖關節退化等問題,無法自行走路,需要開刀換人工關節,但是有部分患者、可能因為醫療技術、材料及患者個別適應等各種原因,需要開刀再置換一次,恐怕也增加再次感染風險。
==骨科醫師 古鳴洲==
再更換以後 要切掉一些骨頭
然後他(骨頭)如果是鬆動了
金屬跟骨頭摩擦以後
會讓骨頭損失 流失
所以再置換的結果沒那麼好
根據健保署統計發現,近年來國人最常進行的七項人工關節手術、有逐年上升趨勢,從民國100年的4萬多件、到104年已經攀升到近4.8萬件,五年再置換率為2.18%,但過去沒有強制醫界登錄,不過從今年一月起,健保署實施人工關節登錄制度後,將可隨時監測患者使用狀況,還可降低患者發病率及死亡率發生。
==健保署長 李伯璋==
也許有某一些廠牌的話
它後面就是說
造成病人的一些狀況不太好
需要再重新 再換的話
未來如果有這個數據
就可以參考
健保署強調,人工關節登錄制度可以提供不良產品警訊,提升醫療品質,民眾也可上網到健康存摺,查詢自己手術的院所、使用過的醫療器材等各項資訊,而台灣也成為亞洲首例、進行人工關節登錄制度的國家。
記者 賴淑敏 蔣龍祥 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