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內閣推動安保修法 放寬動武範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日本安倍內閣主導通過的安保法案,主要包括了自衛隊法等10項現行法律的修訂,再加上對於憲法解釋的變更,基本上放寬了陸海空自衛隊合法動用武力的範圍。不過,都得獲得國會事前同意,海外派兵也必須有當事國的邀請、或是在聯合國決議之下才行。
安倍內閣打算放寬自衛隊動武的規定,早在2006年,安倍晉三接替小泉純一郎,首度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就開始醞釀。但安倍當時任期只有一年就下台,計劃無疾而終。直到2012年大選自民黨大勝,安倍二度登上首相大位,才順利推動。
上任隔年的2013年2月,安倍召集安保法治懇談會,由專家研究配套法案,同年年底仿照歐美國家、設立國家安全會議和國家安全局,著手修訂防衛大綱、研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到了去年5月中,安保法治懇談會提出報告,並在7月由內閣會議認可,內容就是可望在參院闖關成功的10項法律修正案。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 (2014.7.1)
我們要有萬全的準備,一旦有國家企圖對日本動武,我們必須有強大武力加以抑制,這就是所謂的"嚇阻力"。
根據這些新修訂的配套措施,未來日本自衛隊動武的時機,不再只限於日本本土遭到武力攻擊,而是擴大到,當關係緊密的盟國或友好國家,遭到攻擊而可能危害日本安全,日本可以應當事國的要求出兵協助。
只要提到日本出兵,曾在二次大戰被日本統治的韓國、或與日軍作戰死傷慘重的中國,政府與民間立刻大聲抗議。但同樣跟日本交戰過的歐美,卻持贊成的態度。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 約翰柯比 (2014.7.2)==
我國歡迎日本政府(放寬)集團自衛權的新政策,讓自衛隊參與更多種行動,也讓我們(美日)同盟更有成效。
也就是說,日本放寬海外動武、以及武器出口的規範,其實都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遠東戰略布局之內,但以近年來西太平洋的對峙局面,有關國家真正擔憂的,是必須同時對抗美日、以及東南亞國家的軍事聯盟,而討不到任何便宜。
記者 徐家仁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