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經驗 校園建築不再制式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接著帶您深度了解災區校園重建談到宜蘭經驗,這個季節或許您第一個想到的是國際童玩節,不過,在今天的新校園系列報導,我們要告訴您的是,宜蘭的校園規劃經驗,同時也要來看,宜蘭的校園經驗,在這次九二一災區校園重建,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您到過宜蘭,相信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走在宜蘭,常常會發現一些漂亮的建築物竟然是學校,而這些不同於其他縣市的校園建築怎麼蓋出來的,在這次的災區重建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要把學校蓋好,宜蘭經驗值得參考,因此,在這次災區校園重建還在討論階段,許多災區校長都到宜蘭參觀過。曾經負責過宜蘭的校園規劃,也在九二一之後投入重建的建築師就表示,教育部在災區推動新校園運動,強調學校和社區要有互動,學校設計要從使用者出發,這些想法,已經在宜蘭落實十幾年,校長到宜蘭參觀過這種理念蓋出來的學校之後,很多觀念,大家也就能溝通的更順暢。而從宜蘭到災區,建築師也常常拋出挑戰傳統校園建築的問題。
或許您無法想像,以前學校蓋教室,是一間一間,將所謂教育部的標準規格套進去,不過,從宜蘭開始,建築師提出疑問,班級人數明明有多有少,為什麼教室空間就一個規格,因此提出,教室空間的規劃應該是用學校空間總量來計算。當學校跟建築師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做設計,從宜蘭到這次的災區重建,我們就發現,學生人數少,教室空間可以小一點,專科教室或是其他空間就可以大一點,學校的空間變化可以有更多的想像和設計。同樣也是從宜蘭開始的思考,傳統校園建築當中,隔絕學校內外,高高的圍牆有沒有必要存在。
要將圍牆改為綠籬或矮樹,其實很多災區的學校剛開始聽到建築師的建議,沒有辦法接受,不過,經過討論再討論,也從宜蘭沒有圍牆的校園去感受之後,這次的災區重建,我們就發現,許多學校過往高高的圍牆不見了。其實,不論在宜蘭還是在災區,如果要就學校使用者的需求深入討論,充裕的時間是很重要的。以往宜蘭的校園規劃,討論階段可能就要花上一年,這次在災區,各校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施工期的部份,災區校園這次的重建,更被壓縮的相當厲害,趕著要兌現政府的支票,許多災區校園現在是日夜趕工。
想要蓋出一所好的學校,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和堅持,宜蘭經驗提醒我們,真的急不得。面對這次災區校園重建,外界期待校園趕快重建完成,參與重建的人士也再次提醒,從宜蘭的堅持已經看到成果,再給災區校園多一些時間,才不會讓大家前頭的努力打了折扣。會讓大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