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讓座

  • 讓博愛座後仍遭婦人碎唸 國中生當場落淚

    |社會

    有國中生搭公車坐博愛座,被一名婦人提醒讓座,沒想到學生讓座之後,婦人還是一路碎唸、數落教育有問題,造成學生委屈落淚,一旁民眾看不下去,批評婦人咄咄逼人。糾紛過程影片被放上網,再度引爆博愛座的需求爭議。

  • 不再強調讓座老弱婦孺 博愛座將修法更名為「優先席」

    |社福人權

    近來博愛座出現不少爭議,衛福部社家署參考國外意見,今(28)日預告修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草案內容,將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的博愛座,改為供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優先乘坐的「優先席」。為了能及早施行,公告期也縮短為7天。

  • 博愛座讓位爭議頻傳 衛福部擬比照日本優先席修法

    |社福人權

    近期捷運和公車要求讓座爭議事件頻傳,也讓各界對於廢除博愛座的呼聲不斷。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不會廢除博愛座,希望有需求的乘客能得到座位,未來可能朝類似日本優先席的作法,會比照各國經驗讓修法更周全。

  • 作家李昂指年輕人不讓博愛座 點名蔣萬安回應

    |政治

    作家李昂在臉書PO文,說有年輕學生不讓博愛座,還點名了台北市長蔣萬安回應。北市府強調,希望彼此尊重、互相體諒。近年來博愛座的設置是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主管機關衛福部說明,修法草案研擬放寬建議乘坐對象,但並沒有朝取消博愛座的方向研擬。

  • 女學生未讓座遭辱罵 引發博愛座存廢討論

    |社福人權

    北一女學生捷運上睡覺未讓座,被婦人拍照PO上網路大力撻伐,也引發博愛座存廢的討論,知名網路作家籐井樹就在臉書表示,應該要取消博愛座,任何位置都該是博愛座,禮讓給需要的人,不過大多數的民眾還是認為,博愛座有保留的必要。 日前一名北一女學生在捷運上睡覺未讓座,有婦人拍照上傳而且嚴厲批評,引發網友議論。作家藤井樹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應該要廢除博愛座,「因為會博愛的是人,而不是椅子」。律師呂秋遠則建議

  • 女學生未讓座遭辱罵 引發博愛座存廢討論

    |社福人權

    北一女學生捷運上睡覺未讓座,被婦人拍照PO上網路大力撻伐,也引發博愛座存廢的討論,知名網路作家籐井樹就在臉書表示,應該要取消博愛座,任何位置都該是博愛座,禮讓給需要的人,不過大多數的民眾還是認為,博愛座有保留的必要。 日前一名北一女學生在捷運上睡覺未讓座,有婦人拍照上傳而且嚴厲批評,引發網友議論。作家藤井樹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應該要廢除博愛座,「因為會博愛的是人,而不是椅子」。律師呂秋遠則建議

  • 釜山輕軌友善孕婦 燈光音效催讓座

    |地方

    懷孕的準媽媽,挺著大肚子搭車很辛苦,為了體恤孕婦,南韓釜山的輕軌列車,最近推出一個「粉紅光運動」,利用信號感應科技發出聲響,讓佔據博愛座的乘客自動讓座,實施後,廣受好評。 小腹微突的準媽媽走進地鐵車廂,發現座位全滿,站在博愛座前好尷尬,此時扶桿上的粉紅燈,感應到她包包上的孕婦標章,發出嗶嗶聲響,博愛座上低頭猛滑手機的大男生,這才站起身來讓座。這是南韓釜山金海輕軌最近率先推出的粉紅光運動,讓懷

  • 釜山輕軌友善孕婦 燈光音效催讓座

    |地方

    懷孕的準媽媽,挺著大肚子搭車很辛苦,為了體恤孕婦,南韓釜山的輕軌列車,最近推出一個「粉紅光運動」,利用信號感應科技發出聲響,讓佔據博愛座的乘客自動讓座,實施後,廣受好評。 小腹微突的準媽媽走進地鐵車廂,發現座位全滿,站在博愛座前好尷尬,此時扶桿上的粉紅燈,感應到她包包上的孕婦標章,發出嗶嗶聲響,博愛座上低頭猛滑手機的大男生,這才站起身來讓座。這是南韓釜山金海輕軌最近率先推出的粉紅光運動,讓懷

  • 台鐵擬取消博愛座 5月改設"優先席"

    |社福人權

    火車上都有博愛座,但有些懷孕初期或外觀看不出受傷的民眾卻不敢坐,為了減少這些現象,台鐵將仿效日本,未來將把電聯車上的博愛座改成優先席。 電聯車每排座位最前面,都有特別標示的博愛座,寫著給老人、孕婦、行動不便及帶小孩的乘客使用,大部分民眾也知道要禮讓,但最快五月起,新的電聯車的博愛座,就會將改成優先席。 ==聲音來源:台鐵主秘 朱來順== 博愛座一般認為說 只有老人家 感覺上好像是有

  • 台鐵擬取消博愛座 5月改設"優先席"

    |社福人權

    火車上都有博愛座,但有些懷孕初期或外觀看不出受傷的民眾卻不敢坐,為了減少這些現象,台鐵將仿效日本,未來將把電聯車上的博愛座改成優先席。 電聯車每排座位最前面,都有特別標示的博愛座,寫著給老人、孕婦、行動不便及帶小孩的乘客使用,大部分民眾也知道要禮讓,但最快五月起,新的電聯車的博愛座,就會將改成優先席。 ==聲音來源:台鐵主秘 朱來順== 博愛座一般認為說 只有老人家 感覺上好像是有

相關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