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
腸病毒重症近6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籲家長提高警覺
|生活丹娜絲颱風過後,傳染病風險上升。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1例類鼻疽及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另外新增1例類鼻疽死案例是在風災前發病,推測為吸入性感染;另外也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疾管署提醒家長,今(2025)年腸病毒重症累計有13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一定要提高警覺。
-
7旬婦發燒無力染兔熱病 近3年首例本土病例
|生活疾管署公布近十年來,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個案是一名北部50多歲男性,4月曾經到中國新疆旅遊,接觸羊隻和馬匹後沒洗手,返台後發病住院,所幸經過治療後已經康復出院。另外國內也出現近3年來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疾管署提醒,這兩種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
全台梅毒病例比去年同期增7% 24歲以下通報數量連4年上升
|生活疾管署統計發現,國人感染梅毒病例呈上升趨勢,今(2025)年截至7月的確診人數較去(2024)年同期上升7%,其中13至24歲族群通報數已連續4年上升。疾管署分析,梅毒病例數增加與民眾就醫檢驗以及性活躍、不安全性行為等因素有關。7月上路的高風險族群快篩服務,目前已有200多人次使用,共篩出10人為陽性。
-
豪雨後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增 疾管署籲落實防疫
|生活「屈公病」在全球加劇,尤其中國廣東近一週的新增病例將近3000例,疾管署宣布,將廣東的旅遊警示,提升到第二級警示,除了防堵屈公病外,「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在丹娜絲颱風後,分別增加3例與4例,其中的6例具有「污水污泥」接觸史,疾管署提醒,中南部日前豪大雨剛過,相關的病源菌可能暴露在空氣中,會透過接觸或吸入患病,在清掃住家時,須落實防疫。
-
中菲屈公病疫情嚴峻 台灣加強港埠篩檢
|生活中國廣東省今年累積屈公病,確診近7千例,另外菲律賓、印尼等國家也是屈公病流行地區,為防範境外移入屈公病,疾管署表示,已在國際港埠加強發燒篩檢,明(5)日也將宣布是否將廣東旅遊疫情建議從現行一級注意提升到二級警示。
-
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數創6年同期新高 與登革熱有何不同?
|生活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發布公告,指屈公病病例數在全球急速上升,目前已傳播119個國家、逾25萬病例數。疾管署指出,台灣今(2025)年累積15例皆為境外移入,數量為近6年同期新高。屈公病是什麼?症狀有哪些?與登革熱有何不同?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相關資訊。
-
菲國研究AI捕蚊系統 盼減少登革熱
|全球菲律賓雨季是病媒蚊容易孳生的季節,這裡的登革熱病例逐年攀升,由南佛羅里達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AI蒐集,並且將各種蚊子分類,讓民眾提前得到警訊,可作為登革熱、 瘧疾,或是其他疾病的預警資訊,這項系統成本不到台幣4400元。
-
日本熊出沒攻擊人頻傳 北海道送報員遇襲身亡
|全球日本最近熊出沒的事件頻傳,其中北海道福島町上週六一名送報員遭熊攻擊死亡, 15日又有一名獵人疑似遭到熊攻擊,目前仍下落不明。此外還有人在檢查養蜂箱和釣魚時,分別遭熊襲擊;宮城縣則是有熊出現在高爾夫球場,導致比賽臨時喊卡。
-
中部4歲女童腸病毒重症 7年首見伊科11型急性下肢無力
|生活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上週全國門急診就醫達6千多人次,已連續3週上升,還新增1例4歲女童腸病毒重症病例,也是7年來首見感染伊科病毒11型後,併發急性下肢無力案例,所幸治療後已康復出院。另外新冠疫情還在高原期,上週新增重症117例、死亡39例,創今(2025)年單週死亡人數新高,立法院24日上午舉辦新冠疫苗接種活動,希望提升防疫韌性。
-
國內A肝病例創3年新高 為何A肝年輕化且往都會集中?
|生活截至5月11日,國內累計已有73例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本土病例數與境外移入病例數分別創近3年與近8年同期新高;其中本土也出現1起本土群聚,經疫調後確認4個案間有家戶、職場共同環境暴露,顯見傳染方式多元。A肝如何傳染?感染後會出現後遺症嗎?為何國內A肝出現年輕化、往都會集中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