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民主剛果伊波拉疫情再起 致死率高已15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非洲中部大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又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當地衛生官員宣佈這波疫情從8月底至今已有28起疑似病例,造成15人死亡,這也是該國從1976年以來,爆發的第16次伊波拉疫情。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非常高,主要是經由體液接觸傳染,雖然已經有部分病毒株的疫苗,但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根治。

根據民主剛果與非洲聯盟衛生官員的說法,這波疫情的第一例確診病例發生在8月20日,是1位34歲的孕婦因為出現高燒、反覆嘔吐等症狀,篩檢後確定感染伊波拉病毒,目前為止確診與疑似病例共28人,其中15人不幸死亡,同時這28個病例中有4名醫護人員。

民主剛果衛生福利部部卡姆巴表示,「我基於這些原因代表衛福部宣佈,薩伊病毒株的伊波拉疫情再起,範圍是開塞省的布拉佩地區。」

「薩伊」是民主剛果在1971到1997年的國名,當地首度出現伊波拉疫情是在1976年,因此這種病毒株被稱為薩伊病毒株。民主剛果上次爆發伊波拉疫情在3年前,當時造成6人死亡,該國最嚴重的一次疫情在2018到2020年間,造成近2300人死亡。

目前6種已知的伊波拉病毒株當中,薩伊病毒株是引發最多次疫情的1種,2013到2016年西非多國的超大疫情,造成超過2萬8000人死亡,兇手也是薩伊病毒株。

但也因此針對薩伊病毒株的伊波拉疫苗,已經在2019年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預計可有效防治病毒擴散。不過《法新社》報導指出,民主剛果幅員遼闊,包括醫療、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對於防疫和治療相當不利。另外伊波拉病毒的傳染非常容易,只要接觸到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或死者遺體,就有可能造成病毒擴散。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