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
-
巴基斯坦網紅少女因拒追求遇害 人權團體抗議女權長期被忽視
|全球巴基斯坦一名在TikTok擁有百萬追蹤人數的17歲網紅少女,2日才剛慶祝生日沒多久,就在自家遭到22歲男子槍殺身亡。警方逮捕兇嫌,調查發現這名男子多次試圖聯繫少女要求交友卻遭拒,最後闖入少女家中憤而行兇。這起事件引發社會震驚,人權團體更抗議巴基斯坦女性的人身安全,以及女權長期遭受忽視的現象。
-
擔憂發言激怒男性選民 南韓總統候選人避談女性議題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投票在即,性平議題成為焦點。儘管促成這次選舉的反尹錫悅戒嚴主力來自20代年輕女性,但南韓婦女團體表示,目前主要候選人都未提出真正能改善性平的政策,令女性幾乎沒有選擇。南韓部分年輕男性則認為,自己才是性別歧視的受害者。
-
中國女權人士海外抗爭3年 倫敦辦行動展為女性發聲
|全球中國女權人士在英國倫敦舉行名為「破鏈」街頭抗爭行動展。會中展出這群中國年輕女性過去3年在海外抗爭的過程,她們展現中國年輕人中不只有小粉紅,還有勇敢為公平與正義發聲的一群人。為了保障她們的人身安全,在新聞中,我們將會以化名與變音,保護她們的真實身分。
-
2024全球1/4國家女權倒退 聯合國:衝突與疫情加劇不平等
|全球聯合國婦女署6日發布報告指出,受到氣候變遷與民主倒退等因素影響,去(2024)年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國家女權出現倒退。雖然自1995年來,全球國會女性代表人數增加超過1倍,但男性仍占約四分之三的席次;而且不論在就業、社福的不平等,甚至性暴力等案件,都受到新冠疫情與全球衝突的影響而加劇。
-
南韓政局動盪加深群眾對立 Z世代因政治立場差異人際疏離
|全球南韓政局動盪,讓年輕世代也出現嚴重分歧。尹錫悅15日成為第1位被逮捕的現職總統,但保守派支持者已經展開團結反撲。其中不乏年輕Z世代男性,他們把挺尹錫悅的抗爭行動跟川普(Donald Trump)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保守派主張,以及選舉弊案控訴連結。加上總統大選延續至今的性別戰爭,傳統上偏向自由派的Z世代已經出現明顯對立,光譜兩端的青年更加疏離。
-
中國女權開倒車 鼓吹女性結婚生子回歸家庭
|全球中國人權每況愈下,女權運動也遭嚴厲打壓,當局不僅抓捕示威人士,也密切監控網路社群,封鎖任何有關女權的消息。同時,中國當局為了挽救不斷下跌的結婚率和出生率,推崇家庭價值,還鼓吹高學歷女性放棄工作,回歸家庭。
-
諾貝爾經濟、和平獎皆頒予女性 突顯性別平等議題
|全球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伊朗女權鬥士穆哈瑪迪,經濟學獎則由美國經濟學家高爾丁獲獎,兩個獎項都跟性別議題有關,讓各界反思當今威權國家的女性與女權,正拉大平等差距。
-
女權鬥士穆哈瑪迪獲諾貝爾和平獎 伊朗政府與歐美反應兩極
|全球2023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於台灣時間6日晚間公布得主,是目前仍被關在監獄的伊朗女性人權運動者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路透社指出,除了表彰她30年來致力人權運動,這個獎項也代表評審委員乃至於整個西方世界,刻意鼓勵伊朗的反對勢力。
-
-
西班牙女足MeToo時刻 足協主席強吻爭議延燒全國
|全球西班牙足協主席盧比亞雷斯(Luis Rubiales),在女足世界盃冠軍頒獎典禮強吻球員艾爾莫索(Jennifer Hermoso)的事件越演越烈,引發海嘯般的連鎖效應。不僅國內外的足球聯盟祭出懲戒措施,司法檢調更啟動性犯罪調查,甚至可能影響申辦2030世界盃的計畫。國家體育委員會主席弗朗柯斯(Victor Francos),將這個事件比喻為西班牙女足的MeToo時刻。整起事件也突顯出,西班牙傳統價值觀在「男子氣概」與「性別平權」之間,所出現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