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
AI生成「鳥媽媽為雛鳥擋雨」影像 研究示警恐威脅生態保育
|環境刊登於《保育生物學》期刊的一篇最新文章指出,AI人工智慧生成的野生動物影像,可能扭曲民眾對生態的理解,甚至威脅保育工作。作者表示,許多社群使用者會藉由發布逼真、鮮明的AI動物影像換取點閱,但像「鳥媽媽為雛鳥擋雨」這類擬人化的描繪,反而容易讓觀眾誤以為動物帶有「母愛」等人類情感,進而曲解動物實際行為模式。
-
尼泊爾「Z世代抗爭」已逾20死 事件爆發經過一次看
|全球尼泊爾人民近期因不滿政府貪腐、經濟低迷及封鎖社群媒體,引發大規模「Z世代抗爭」,已造成逾20人死亡。尼泊爾總理奧利雖已宣布解除相關禁令並請辭,但抗爭並未停歇,示威者仍縱火燒毀辛哈杜巴宮及多個政府部門大樓。為什麼尼泊爾政府要管控社群?示威出現的「#NepoBaby」標語是什麼意思?國際是怎麼看這場示威?
-
校園手機禁不禁 師生家長怎麼看?【獨立特派員】
|社會自2007年第一台智慧型手機問世至今才18年,從家庭、街上、公司、校園都有同一風景-人手一機、低頭滑手機。尤其在校園,老師台上教學、學生台下滑手機。記者採訪校方、老師、家長及學生,發現禁不禁手機是表面議題,檯面下則是權力衝突,以及疫情後跟108課綱上路都讓禁不禁手機的考量更為複雜,難用全面禁止一刀切的命令來規範。
-
仿效TikTok「敲門快跑」惡作劇 美國11歲男童遭擊斃
|全球美國德州休士頓一名11歲男童,因為仿效TikTok的「敲門快跑」惡作劇,在敲了一戶鄰居家門之後遭到射殺,送醫後不治,警方已經拘留開槍的42歲男子。這股惡作劇跟風潮在美國各地延燒,衍生不少社會亂象,有民眾的家門被損毀,有人因不堪其擾而搬家,引發社區安全的爭議。
-
美11歲男童惡作劇按門鈴遭擊斃 警方逮捕疑似開槍男子
|全球美國德州一名11歲男童,當地時間30日在一戶人家門口惡作劇按門鈴後,疑似遭屋主槍擊,送醫後不治身亡。《衛報》報導,警方已逮捕一名中年男子。《紐約時報》報導指出,按完門鈴就跑的惡作劇是在TikTok平台上流行的挑戰,過去美國也曾發生惡作劇者被殺害的案例。
-
印尼爆發大規模示威釀6死 引發全國民眾不滿導火線為何?
|全球印尼全國近期爆發大規模示威,造成至少6人死亡、數百名示威者被捕。這場抗議印尼國會議員領取過高津貼的示威,如何演變成為全國性的激烈示威?讓衝突越演越烈的導火線為何?印尼政府如何回應民眾的不滿?
-
埃及以猥褻、洗錢罪名查TikTok用戶 19歲擁940萬粉絲網紅遭逮
|全球埃及近來加強管控社群軟體TikTok,已有數十位網紅因此遭到逮捕,其中甚至還有粉絲數達940萬的19歲網紅,罪名則包括違反家庭價值觀、猥褻、洗錢等。人權律師指,埃及當局目標已擴大至宗教觀點不同者及LGBT族群。TikTok最新季度報告顯示,已有290萬支來自埃及的影片遭到刪除。
-
倫敦外送員拍片抓扒手 上傳社群引迴響
|全球到歐洲旅遊最怕遇到扒手,倫敦一名外送員帶著攝影機,專門在人潮多的地方抓扒竊慣犯,並且大喊警告群眾,讓扒手落荒而逃。他也把影片放上網提醒大眾,而且點閱率超高,很多人都很感謝這位正義哥。
-
劍橋詞典納「安靜離職」等6千新字 多為社群媒體創造流行語
|文教科技劍橋詞典近日新增逾6000個詞彙,其中包含多個社群媒體流行語,如skibidi(壞、酷或無實際含意)、tradwife(會在社群發文的已婚傳統女性)、quiet quitting(安靜離職)等。學者指出,這些詞彙反映年輕世代在TikTok等平台中交流的用語。
-
สตม.รวบ Tiktoker จีนใช้วีซ่าธุรกิจเข้าไต้หวัน แต่โพสต์คลิปเที่ยว
|มาดูกรณี Tiktoker ชาวจีนใช้วีซ่าธุรกิจเข้ามาไต้หวันเมื่อเดือนกรกฎาคมที่ผ่านมา แต่ปรากฎว่าโพสต์คลิปเที่ยวรอบเกาะไต้หวัน ทั้งนี้เนื่องจากจีนยังไม่เปิดการท่องเที่ยวให้ไต้หวัน การกระทำดังกล่าวจึงถือว่าผิ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