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才剛結束亞洲行返回華府,北韓昨天清晨就在1小時內連發3枚飛彈,南韓軍方分析,其中1枚是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7型」。這已經是北韓今年第16度試射飛彈,日韓都在第一時間發出強烈譴責,隨後美韓也分別發射一枚飛彈,應對北韓挑釁。
今年以來,北韓的彈道飛彈試射可說是相當頻繁,目前已經累計15次之多。而在7日試射的飛彈,雖然射程估計只有600公里,但因為從水面下的潛艦發射,就引發外界更大的關注。這種潛艦發射的彈道飛彈SLBM,不僅技術比一般從陸地發射的難度還要提高,也因為潛艦的隱密性,使得戰略威嚇能力也隨之升級。
從烏克蘭戰事經驗來看,在激烈的城鎮戰中,可用於攻堅與反制敵方輕型裝甲車的反裝甲火箭彈,需求量大,但目前國軍所採購的紅隼火箭彈卻非常有限,常備部隊應加快換裝紅隼火箭彈的速度,並逐步增購目前數量較少的標槍飛彈,使基層部隊擁有更完備的反戰車能力。
中科院研發多年的遠程打擊火力,雄昇飛彈今年就要啟動量產,最新報告揭露雄昇飛彈能針對指揮所丶導彈陣地,機場跑道等進行攻擊,射程預估可達1000到1200公里,專家表示,幾乎涵蓋共軍東部戰區的陸海空軍與火箭軍基地,國軍發射雄昇飛彈,能打亂共軍作戰節奏。
就在中國與俄羅斯持續更新戰略核武的時刻,美國服役超過半個世紀的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開始準備汰舊換新。在拜登政府訂定的計畫下未來半個世紀,美國將花費1000億美元汰換現有的400枚飛彈,以及分散在6個州的450座發射與測試基地,而新型飛彈則以軍中負責監控敵方動態的哨兵來命名。
烏克蘭東部城市克拉莫托斯克的火車站,8日遭俄軍飛彈襲擊,當時車站擠滿數千名準備撤離逃難的民眾,至少造成50人慘死,當中包括5名兒童,另外還有近百人受傷,而飛彈上更被留有「給孩子們」的俄文噴漆,引發國際譴責,但俄方否認空襲車站,更反批是烏克蘭自導自演。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中,烏軍利用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與反裝甲飛彈重創俄軍,讓許多人認為台灣應學烏克蘭,全面發展不對稱戰力,但陸海空三軍武器系統差異甚大,若全面以不對稱戰力作為建軍標準,並不妥當。國軍應思考,重要的武器發展或採購計畫,應該尋求配套與支援措施,確保這些關鍵裝備的存活率,並積極思考哪一些不對稱戰力的發展方向,對台灣真正有用。
中科院原定前兩天在九鵬基地試射飛彈,但卻無預警取消,中科院不評論原因,但學者分析,北韓日前發射洲際飛彈引起各國關切,此時試射容易被偵蒐。此外,俄烏衝突牽動台海局勢,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表示,不光是年輕人,全民都要戒備最壞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