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
-
草屯明年起推兒童生日禮金 1至5歲童可領2萬元
|地方少子化浪潮下,催生之外還要「留人」。南投縣草屯鎮公所宣布,除了既有每胎4到7萬的生育津貼外,明(2026)年開始1至5歲兒童還可以領到每年2萬元的生日禮金,等鎮代會通過就能實施。對此家長看法不一;學者則建議要同步提升教育環境才能見效。
-
18至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保存精卵可獲補助
|社福人權國人罹癌有年輕化趨勢,為協助癌友減輕進行「生育保存療程」的經濟負擔,衛福部宣布,自9月1日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具我國籍、18歲到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預估首年會有600位癌友受惠。
-
國健署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減輕不孕夫妻經濟壓力
|社福人權台灣晚婚、晚育成為常態,高齡懷孕難度也上升,國健署統計,去(2024)年台灣婦女第1胎生育年齡為31.7歲,比20年前增加5歲,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且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已經連續19個月負成長,少子女化已經成為國安危機。國健署強調,正研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減輕不孕症夫妻的經濟壓力。
-
美國胚胎冷凍30年獲新生 創「最年長嬰兒」紀錄
|全球美國一名男嬰是來自30年前的冷凍胚胎,在2024年底被不孕夫妻領養,直到今(2025)年7月底才誕生,打破人類冷凍胚胎成功出生的最久紀錄。而被封為「世界年齡最大嬰兒」的他,父母都說,就像活在科幻電影裡一樣。
-
南韓生育治療產業蓬勃發展 BBC:低生育率造就產婦高齡化
|全球南韓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甚至出生率直到去(2024)年才終結連9年下滑趨勢出現小幅回升。不過近年當地生育治療產業卻蓬勃發展,首爾甚至每6名新生兒就有1名透過人工受孕誕生。BBC報導指出,多數南韓民眾年輕時,因長時間工作與經濟壓力,無法負擔生養兒女費用;等到終於有能力養育孩子時,卻又因年紀等問題而容易出現生育障礙,必須藉由治療來幫助懷孕。
-
以色列人質遭軍方誤殺 母要求「死後取精」盼延續血脈
|全球一名以色列人質日前被以軍誤殺後,其母親要求從遺體內取出精子保存,希望藉此繁衍後代,目前正在爭取家事法庭批准,但因須提出死者生前確實有生育意願的證據而仍卡關。自以哈戰爭爆發後,類似的「死後取精」狀況大增,CNN報導,至少已有224件為罹難士兵或安全人員取精案例。
-
近3年出生率持續下滑 越南放寬2胎生育限制
|全球越南6月初正式廢除了「每對夫妻最多只能生2個孩子」的限制,會有這項政策的鬆綁,就是因為近3年來當地出生率持續下滑,2024年甚至已經跌破維持人口穩定的水準。不過許多民眾認為,只放寬生育限制也難以提高生育意願,政府應該提高薪資、擴充免費教育資源,才能真正鼓勵家庭多生孩子。
-
土耳其因應少子化 政府鼓勵生3胎、限制剖腹產
|全球土耳其人口有8700多萬,不過近年生育率嚴重下滑,甚至比歐美先進國家還要更低,被土國政府認為是「比戰爭還嚴重的威脅」,決定出手干預。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除了獎勵生育,要求婦女至少生3個孩子;他還打算大幅提高自然產的比例,未來除非有特殊醫療需求,產婦在土耳其恐怕不能自由選擇剖腹生產。
-
應對少子女化趨勢 越南開放生第3胎、土國祭補助
|全球很多國家將少子化視為國安問題,越南近期取消最多2胎的生育限制,鼓勵父母多生孩子;而土耳其也祭出家庭生育補助和津貼,以挽救明顯下滑的出生率。然而,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最新的調查顯示,在育齡受訪者中,每5個人就有1人自認無法生養理想的兒女數,而對於育兒興趣缺缺的原因並非不愛孩子,而是育兒成本過高以及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少子化意味著勞動人口不足,是各國政府相當頭痛的問題。
-
520諧音我愛你 台東縣估逾20對新人登記結婚
|地方今天是5月20日,諧音是520「我愛你」,不少要結婚的民眾選擇這個好記的日期到戶政事務所辦結婚登記。台東縣各鄉鎮市戶政事務所統計,包括預約和現場來登記結婚的超過20多對,縣府特別送給這些新人禮物,祝福他們早生貴子增產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