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拍板「好孕3方案」 民團籲從公托、工時著手改善
少子女化已經成國安危機,行政院會拍板通過「好孕3方案」,規劃明(2026)年元旦起將社會保險生育給付加計政府補助,讓女性國人含與本國人結婚的外籍配偶,每胎均可領取10萬元。
台北市民許小姐說,「因為養小孩滿花錢的,覺得(10萬元)誘惑還沒有到很大。」
台北市民潘小姐表示,「因為我會回溯我自己的那個養育成本,我覺得10萬真的是杯水車薪。」
民團則認為,發錢完全無法提振生育率,多國研究實證唯有公托普及、減少工時及促進育兒平衡才有效。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指出,「中研院經濟所楊子霆老師的研究,他研究結果是,大概如果你對100個家庭都發1千萬的話,其中有25個家庭會願意多生1胎,所以他認為大概只用現金補助來催生的效果,那個現金的門檻至少要高於1000萬。」
政院祭出「好孕3方案」催生,除了明年起生一胎包括社會保險在內將補助達10萬元之外;今年11月1日起也將實施「試管嬰兒補助方案3.0」,39歲以下不孕夫妻首次申請的補助金額由現行10萬元調高到最高15萬元;對於各胎的第2次、第3次療程補助,由現行6萬元增加到最高10萬元等;另外,今年9月1日開始也實施「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取卵與取精方面,分別有7萬元與8000元的補助。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說,「我們必須鼓勵這些需要人工生殖的夫妻,原因是他們對於生育的動機是強的,越年輕的、年齡較低的在3次以內的補助成功率是高,所以他們對於金額,還有補助次數等等的做了一些調整。」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表示,「那希望在適當的刺激裡面慢慢能夠回升,不過目標不敢定得太高,只能定說先止跌。」
陳時中也進一步表示,整體政策來看,少子女化策略是從孕、養、育、住等各面向精進,為鼓勵年輕人婚育,位在桃園的「日光安居」社會住宅17日動土,預計2029年完工後至少保留20%婚育宅,提供新婚、育有學齡前兒童家庭優先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