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
-
《氣象法》擬納高溫假 預計本月提修正草案
|生活極端氣趨勢下,高溫頻率逐年上升,立院交通委員會針對《氣象法》提案,將高溫納入災害天氣,未來可依法發布高溫特報,讓相關單位可以有依據擬定高溫假。交通部回應,修正草案預計本(11)月就會進行預告,持續蒐集各界意見。
-
五級颶風美莉莎直撲牙買加 美「颶風獵人」飛進見雲牆緊密
|全球位在加勒比海已經增強為五級颶風的美莉莎,即將登陸牙買加。牙買加從1851年有記錄以來,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大的颶風;另外,海地也因為美莉莎造成3人死亡,由於當地的幫派暴力,使得國家陷入貧窮,因此也有居民表示已經無計可施。
-
北部、東北部今起降雨明顯 專家:夏季天氣型態已結束
|生活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以及東北季風南下雙重影響。今(19)日起,北部、東北部降雨明顯,氣溫也將逐日下降。到了明天日,共伴效應更加明顯;週一到週二,桃園以北、以及北部東半部,降雨最劇烈。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海象條件不佳,金門水頭碼頭往返廈門五通航班,自下午後,雙向停航。
-
揭溫室氣體濃度增幅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示警成惡性循環
|全球聯合國所屬的世界氣象組織在瑞士發表了「溫室氣體通報」,顯示在2023到2024這一年間,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和增加幅度都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並且和全球溫度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 土木學者籲設防災總署
|社會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光復鄉嚴重災害以及居民傷亡,今(2)日氣象專家表示,受到氣候變遷異常的影響,導致今(2025)年降雨量大增,間接導致堰塞湖成災。土木學者則建議,未來堰塞湖的處理上需要透過跨部會合作處理,也建議成立防災總署,來因應未來多變氣候災害。
-
樺加沙外圍環流仍發威 估持續對台影響至週三
|生活氣象署已經在今(23)日上午解除強烈颱風樺加沙陸上颱風警報。但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東半部、恆春半島和高屏山區等地雨勢明顯。氣象專家提醒,樺加沙的外圍環流寬廣,一直到週三都會持續受到影響。
-
樺加沙颱風已發海警 暴風圈明、後日最接近台灣
|生活今(2025)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目前接近台灣東南部海面,預測路徑會通過巴士海峽,氣象署也在今(21)日早上8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氣象署指出,樺加沙在早上11時半轉為強烈颱風;氣象專家提醒,樺加沙可能在週一午後開始影響整個台灣東半部,到了週二,則是對西半部、嘉義以南地區影響較大,要做好防颱預備。
-
熱低壓TD21不排除今成颱 估下周一至三明顯雨勢
|生活西北太平洋3個熱帶性低氣壓,其中位在南海的TD20下午增強為米塔颱風,外圍環流會影響花東與南部,氣象署預估TD21也不排除今(18)日增強為颱風,將對台灣帶來明顯影響,預估下週一到週三會有明顯雨勢。有氣象專家提醒,TD21一旦成颱,強度可達中度到強烈颱風之間。
-
熱浪來襲!──勞工、高齡長者如何因應高溫衝擊?【我們的島】
|環境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面對酷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躲進冷氣房,當極端氣候已經成為常態,高齡長者、戶外勞工,這些特別容易受到衝擊的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因應?
-
9月起反聖嬰訊號增機率達6成 全球氣溫仍偏高
|全球聯合國氣象組織與美國最新研究指出,9月以來反聖嬰訊號增強,發生機率達6成,並可能持續到明(2025)年1月。雖然反聖嬰帶來較涼爽天氣,但全球氣溫仍高於平均;對台灣而言,反聖嬰效應下秋颱可能更容易生成,冬季氣溫也可能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