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
-
美對印課50%關稅今生效 印總理莫迪4度拒接川普來電
|全球川普總統曾經宣布,因為印度購買太多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因此從今(27)日開始,將在原本的25%關稅上再徵收25%,總共50%關稅。不過印度總理莫迪相當強硬,在過去幾周內4次拒絕接聽川普總統的電話。全國各地的業者則是嚴陣以待,試圖為自家產品找到出路。
-
非核後7成用電靠火力 當低碳成為全球供應鏈門檻 台灣能源下一步?
|環境5月17日台灣停止使用核電,之後我們的電力都從哪來?根據台電5月中旬的資料統計,最後的3%核電停止後,火力發電占76%,但排碳量高,也有空污;第二名是再生能源19%,也是成本最貴的,這樣的發電比例,適合嗎?台灣能源的下一步怎麼走?
-
伊朗議會通過封鎖荷姆茲海峽 待最高國安機構拍板
|全球全球都在關心,美軍出手之後伊朗會用什麼方式回擊,最終極的武器是封鎖中東石油運輸要道荷姆茲海峽,國際油價與金價已經應聲而漲。此外,伊朗還可能繼續攻擊以色列、攻擊區域美軍基地、加速製作核武,甚至訴諸恐怖攻擊等行動,區域情勢急遽升高。
-
中東石油運輸必經要道 荷姆茲海峽長年遭伊朗嚴控
|全球中東局勢再度惡化,伊朗揚言要封鎖荷姆茲海峽,這條海峽是波斯灣與阿拉伯海之間的海上咽喉,更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運輸的大動脈。中東各國的石油輸出,每天大約有2千萬桶左右原油都要經過這裡,因此掌握荷姆茲海峽,等於掌握了全球的石油輸出。
-
以突襲伊朗最大天然氣田 蒲亭與川普通話譴責
|全球以色列與伊朗14日深夜再度互相發動攻擊,以色列突擊伊朗最大的天然氣田,導致發生火災,部分生產被迫暫停;伊朗則是發動飛彈攻擊,揚言考慮封鎖運輸石油的重要航道「荷姆茲海峽」。對此,俄羅斯總統蒲亭在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電話會談中,譴責以色列率先襲擊伊朗。
-
中東千年沼澤存亡危機 中企獲探勘權、居民憂破壞生態
|全球橫跨伊拉克與伊朗的美索不達米亞沼澤被譽為中東綠洲,有7000年歷史,早在2016年就被列為世界遺產。但如今,這片珍貴濕地正面臨雙重威脅乾旱加劇、水源萎縮,政府更授權企業在周邊探勘石油,讓當地人與環保團體憂心不已。
-
生物可分解塑膠更安全? 研究:會產生與一般塑膠類似健康問題
|環境通常由玉米澱粉、糖等植物材料製成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由於分解速度比石油製塑膠更快,因此普遍被認為是更安全、環保的選擇。不過近期美國化學學會《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生物可分解塑膠產生的塑膠微粒,可能同樣會產生與石油製塑膠類似的健康問題。
-
彭博指美首批談判清單台入列 專家分析對台關稅難降至10%
|產經外交部長林佳龍率團出訪美國德州,9日出席「台灣-德州AI合作論壇」,提及希望美國組建「美國投資台灣隊」,強化雙邊合作。不過原先美中貿易戰打得火熱,但10日美中代表在瑞士會談,外界擔憂可能衝擊台美關稅談判。不過專家認為,美方是同時進行多個雙邊會談,在貿易談判不會跟中方觸及台灣議題,但由於台灣被設定的關稅是32%,未來恐怕也很難降到10%的下限。
-
非洲石油富國加彭轉型拚觀光 自詡打造「最後伊甸園」
|全球加彭是非洲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一直以來只注重開採石油和其他礦石,也因為石油,加彭人的收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4倍。當地最近剛舉行大選,新總統表示,將全力發展觀光旅遊業,要讓這個自詡為「最後伊甸園」的國家,外國遊客的數量增加1倍。
-
挪威公司用AI把關海洋油污污染 助及時偵測清理
|全球海洋是地球氣候最主要的調節者,一旦受到污染,將對氣候造成不小影響。在海洋污染中,船隻漏油是很難處理的情況,現在就有挪威科技公司「米洛斯」研發出能利用AI人工智慧,去評估海上設施周圍情況,並偵測鄰近水面是否受到油污污染的技術,有助於盡快採取清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