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
-
美國胚胎冷凍30年獲新生 創「最年長嬰兒」紀錄
|全球美國一名男嬰是來自30年前的冷凍胚胎,在2024年底被不孕夫妻領養,直到今(2025)年7月底才誕生,打破人類冷凍胚胎成功出生的最久紀錄。而被封為「世界年齡最大嬰兒」的他,父母都說,就像活在科幻電影裡一樣。
-
美將停止22項mRNA疫苗研發 專家憂危及公共衛生安全
|全球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5日宣布,將會停止生物醫學研究部門的22項mRNA疫苗研發項目,並且對這個曾經協助結束新冠病毒疫情還救了數百萬人生命的技術,提出安全性疑慮。這引發了民眾抗議以及專家憂心,認為政府做出了危險的公共衛生決策。
-
耗時11年、集結10萬人資料 英國生物資料庫完成建檔
|全球英國號稱全球最大的人體生物資料庫 UK Biobank 花了11年幫10萬名志願者做影像醫學建檔,加上原本有50萬人的血液樣本,希望能透過這些資料來分析基因和生活習慣,找出罹患常見疾病的風險,讓未來可以更早發現、早點治療。
-
肺移植重症名醫高國晉 佇辦公室昏去袂赴救
|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教授級醫師高國晉,昨昏(7/20)佇辦公室昏迷,搶救了後猶是救無轉來,食到59歲。高國晉醫師長期推動重症醫療佮韌性計畫,佇新冠疫情期間也做外部專家。高醫師過身,衛福部也發新聞稿表示哀悼。(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國晉 辦公室昏迷不治
|生活又傳出名醫離世消息!目前擔任重症醫學會理事長,也是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醫師高國晉,昨(20)日在辦公室昏迷,搶救後仍不治死亡,享年59歲,震驚醫界。由於高國晉長年致力於急重症醫療及韌性計畫,也曾在新冠疫情期間擔任外部專家,衛福部發新聞稿,沉痛哀悼長年協助防疫的夥伴,而醫界則警示,半年內接連有兩位胸腔重症醫師猝死,凸顯國內胸腔重症醫師缺乏新血的困境。
-
英11年執行10萬人體掃描 揭人體衰老變化
|全球為了研究人類衰老的秘密,英國科學家們過去11年來,執行了1項「人體掃描影像計畫」,藉由蒐集10萬名志願者的腦部、心臟跟其他器官的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掃描資訊,深入探討人體隨著年齡增長的變化。目前已經進行超過10億次的掃描,堪稱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究計畫。
-
尹錫悅推醫學系擴招政策撤回 南韓醫學界結束17個月罷工課
|全球根據韓國媒體14日的報導,紛擾將近1年半的醫學界與政府對立事件,已經告一段落。各大學醫學院學生同意全面停止罷課、回到校園。不過,罷課17個月的學業要如何彌補,還有待學生組織、學校與政府協商。
-
英大學開發MRI進階儀器「FCI」 無需顯影劑且檢測更精準
|文教科技影像醫學技術愈來愈先進,研發出第一台磁振造影MRI的英國蘇格蘭亞伯丁大學,花費10年時間再研發出低磁場的MRI儀器FCI,新儀器不需要使用顯影劑就能檢查,減少顯影劑留在體內的機率,同時能偵測到比傳統MRI更微小的細胞結構,提高檢測的準確度,目前已經針對乳癌與腦癌病患進行測試。
-
膝關節退化呈年輕化趨勢 如何保持好膝力?【獨立特派員】
|生活衛福部統計,國人每6.5人就有1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也出現年輕化趨勢。一般在治療上從一開始注射玻尿酸,到最後必須置換人工關節,然而人工關節的彎曲度有時會受限、影響行動。因此現今醫學臨床也發展出「截骨矯正」手術以及「軟骨移植」手術,以保膝代替人工關節。
-
衰弱族群的大重量訓練,醫師力推逆轉衰弱【獨立特派員】
|生活一般人認為衰弱患者應該靜養休息,但屏東潮州一位醫師卻反其道而行,專門讓這些患者進行大重量訓練。這位身兼健力選手的林永昌醫師發現,透過刺激健康肌肉分泌激素,竟能修復受損部位。許多在傳統復健中看不到效果的患者,在這裡卻有了驚人改善。這套全球首創的訓練法究竟如何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