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
-
網路出現假的買物網站 26人受害、損失750萬
|刑事局掠著一个詐騙網站,假做一个真出名的買物網站,也因為生甲欲仝欲仝,目前上無有26人夆騙,詐騙金額有到750萬。另外,詐騙誠聳鬚,有共犯假釋了後,翕影片教人按怎共人諞。行政院長卓榮泰下令愛追查,也講後一个會期一定會共詐騙相關修法草案送去到立法院。(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日圓貶值遊客爆買 唐吉訶德去年營收成長12%
|全球日本知名連鎖零售店「唐吉訶德」,因為標榜價格便宜,商品種類包羅萬象,營業時間又長,不只日本人常光顧,還深受外國遊客歡迎。受惠於日圓走勢疲軟,訪日旅客數量創紀錄,推動銷售成長,唐吉訶德去(2024)年營收成長約12%;加上日本國內消費降級的機遇,一舉成為日本最大折扣零售企業。
-
國防院專家指中國資訊作戰 可能包含消費模式蒐集
|生活有網購習慣的人要注意了,中國有網路購物平台近期傳出被駭客入侵,大約10多億筆資料被放在暗網販售。專家分析,蒐集個人行為、消費模式,來打造「扭曲認知作戰」,不排除是中國資訊作戰、數位監控的一部分。
-
移工逾千億跨境匯款 成詐騙集團肥羊
|社會台灣被戲稱為詐騙王國已非新聞,現在連81萬名在台移工也是詐騙者眼中的肥羊。民間團體調查保守推估,移工被詐騙金額至少新台幣17億元。對比台灣人被騙類型,移工多了「跨境匯款」。監察院推估,每年上千億匯款中,至少有四成經由非法管道匯兌。綜合分析移工選擇非法管道因素,包括是否有母國語言、金融可近性以及手續費高低。台灣防詐資訊以中文為主,移工恐成詐騙防護網的漏洞。
-
購物旺季傳多起賣家遭騙百萬 假買家稱無法下單誘騙點擊認證
|社會聖誕節即將到來,迎來購物旺季,網購相關詐騙案件居高不下。「假買家騙賣家」的行騙手法,22日共報案55件,損失超過412萬。日前警方接獲兩起報案,均為賣家在臉書社團販賣二手用品,被詐欺集團以無法下單當理由,點入對方提供的連結,簽署託運條款或開通金流服務。結果一人在4小時內轉帳29筆,損失109萬;另一人轉了17筆,損失108萬,直到餘額不足無法再扣款,才發現不對勁。
-
感恩節檔期美網路銷售破4百億 AI聊天機器人助業績創新高
|全球美國零售業全年最重要的檔期感恩節,今(2024)年從11月29日黑色星期五,延續到12月2日網購星期一,網路銷售總額突破了400億美元,電商業者引進AI聊天機器人協助尋找比價,更推動瀏覽量與業績創新高。
-
電商平台搶攻拉丁美洲網購市場 中國快時尚品牌低價吸引消費者
|全球根據統計,拉丁美洲有網路購物經驗的人數高達2億,而且預估2026年的線上購物支出約有台幣6.5兆元。這些數據讓各大跨國電商平台都想搶拉美這塊大餅,而中國的快時尚電商平台也在拉美市場快速崛起,除了價格便宜,再加上社群的分享廣告,讓拉美的年輕人趨之若鶩。
-
倫敦牛津街無車化起死回生 3年內將轉型「行人天堂」
|全球英國倫敦具有300年歷史,最繁華的購物商圈牛津街全長1.1公里的街道,3年後將全部改為行人專用道,理由是重振榮景、振興經濟。工黨籍的市長卡恩2017年就曾經提過這項計畫,引發居民強烈反對,當時保守黨掌控的西敏寺區議會輕而易舉就把提案擋了下來。如今中央政府換了工黨上台,牛津街無車化的方案也因此又起死回生。
-
法國首間「零浪費」大型超市 回收罐購物創造雙贏
|全球法國第一家倡導「零浪費」的大型超市,將食物通通裝在罐子裡販售,並鼓勵消費者將使用過的罐子回收退給超市,就可以獲得10歐分、約4元台幣。另外,食品供應商少了包裝的費用,讓商品的價格具有優勢,也達到雙贏的效果。
-
荷蘭網路超市AI分析消費習慣 精準預測進貨量
|全球荷蘭1家只提供網路訂貨,沒有實體店面的超市「Picnic」,利用AI人工智慧進行配貨、包裝,並打出20分鐘路程內可以免費送貨的服務。因為蒐集大量顧客需求物品的數據,甚至能精準預測商品所需的進貨量,避免庫存過剩,讓食物浪費量只有其他超市的14%,目前超市業務也成功拓展到德國與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