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運輸
-
法反撙節示威癱瘓交通 工會稱全國60萬人響應
|全球法國各大城市2日再度上演全國示威潮,全國約有60萬人響應工會的號召,要抗議政府提出的撙節預算。目前包括巴黎在內,多處交通與公共設施停擺,甚至連艾菲爾鐵塔也被迫關閉。
-
立陶宛維爾紐斯7項評比指標佳 獲選2025歐洲綠色首都
|全球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城市林地的比例超過60%,空氣品質、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等先天就具有良好的條件,再加上政府與民間共同在永續、環境保護以及減緩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讓他們獲得了「2025年歐洲綠色首都」的榮耀。
-
桃捷橘線增醫院、國小站點 提升就醫及通勤便利性
|生活桃園橘線是桃園捷運第2期路網中運量最高的路線全長約29公里,將串聯桃園、龜山、蘆竹、中壢、平鎮及龍潭等地區,市府初步規劃在聯新醫院附近設置O22站,並於聯新醫院北側增設O21復旦國小站,以利居民與學童通勤,帶動周邊整體發展。
-
機車車牌辨識速度慢釀回堵 暨南大學學生不滿
|地方南投埔里的暨南國際大學因為交通不便,許多學生都騎機車進出校園。校方這學期因為校內發生竊盜案,為了管理安全在機車道裝設車牌辨識系統,但昨(17)日測試卻因為感應速度太慢,造成大排長龍的狀況引發批評。校方說當下獲報有手動開啟閘門疏導,未來在尖峰時段也會比照辦理。
-
加拿大更新台灣旅遊建議 點名留意詐騙風險、道路安全
|全球加拿大政府近日發布更新版的「台灣旅遊建議」,將台灣旅遊風險列為綠色的「正常」等級,並指出台灣犯罪率低、較少暴力犯罪,但仍要防範詐騙集團。該旅遊建議也提到,在台灣旅遊時須留意道路安全,並強調台灣機車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定「極度魯莽」,提醒加國民眾來台旅遊時,應避免開車或騎機車上路。
-
公館圓環9/13拆除填平地下道 改為正交路口後有何不同?【圖解】
|生活台灣圓環逐一走入歷史,台北市公館圓環也將於9月13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公車專用地下道也將同步填平。雖然民間發起守環行動要求暫緩,但台北市長蔣萬安仍重申,在安全考量下,會如期動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後的行車方式和現今有何不同?未來可能對當地交通帶來哪些影響?圓環真的不好嗎?
-
博愛座改做「優先席」 增加「實際需要者」也通坐
|政府欲共「博愛座」改名做「優先席」,會當坐的對象改做「身心障礙者抑是有其他實際需要的人」。交通部今日 (9/9) 公佈修改過的「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各種運具座位的圖愛佇今 (2025) 年底進前全面換新,希望統一圖樣了後,會當避免民眾因為誤解使用者煞來冤家量債。(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交通部公布優先席統一圖示 各運具年底前全面更換
|生活因應《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公布,將博愛座用語修正為「優先席」,乘坐對象改為「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交通部今(9)日公布修正後的《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統一圖示後希望避免民眾誤解使用對象衍生爭議,各運具需於今(2025)年底前全面更換。
-
「優先席」統一圖示上路 大眾運輸業年底前全面完成更換
|生活為因應立法院7月三讀通過將「博愛座」改稱「優先席」,交通部今(9)日公布「優先席」統一圖示,以及《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修正內容。新圖示除長者、孕婦、行動不便、抱小孩者外,新增以愛心中嵌入十字圖案代表的「其他需要者」。交通部表示,將要求大眾運輸業者年底前全數完成更換。
-
10公里免費政策成效有限 台中搭公車人次逐年下滑
|地方台中市推行市民搭公車10公里免費的政策多年,但乘客數卻是逐年遞減,到去年只有約8200萬人次。學者表示,因為公車駕駛人力荒,以及運具轉移不易,因此成為運量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