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成長
-
國健署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減輕不孕夫妻經濟壓力
|社福人權台灣晚婚、晚育成為常態,高齡懷孕難度也上升,國健署統計,去(2024)年台灣婦女第1胎生育年齡為31.7歲,比20年前增加5歲,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且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已經連續19個月負成長,少子女化已經成為國安危機。國健署強調,正研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減輕不孕症夫妻的經濟壓力。
-
人口連19個月負成長 金門、連江、臺北減上濟
|臺灣人囝愈生愈少,根據內政部上新的資料,到今年7月底,咱國總人口是2333萬外人,連紲19個月倒勼,其中金門、連江佮臺北的人口減上濟。若看臺北的部份,因為厝貴甲人蹛袂起,加上交通利便,所以真濟人選擇蹛佇附近的新北佮桃園,逐工通勤。(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台灣人口連19個月負成長 金門、連江、台北流失最多
|生活台灣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危機,根據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戶口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2025)年7月底,人口總數為2333萬多人,人口連續19個月負成長,以縣市別來看的話,金門縣、連江縣、台北市人口減少最多。不少民眾直言,北市的高房價讓人望之卻步,加上捷運系統便利,導致許多人選擇住在房價相對低的新北、桃園,再透過通勤到台北市工作。
-
醫院嘆元旦寶寶人數減 全年新生兒數恐續下探
|生活今(1)日元旦,不少新生兒加入世界的行列,不過元旦寶寶人數是否越來越少?台中的茂盛醫院去(2024)年迎接7位元旦寶寶,不過2025年上半天只接生2位,數字也顯示全年度新生兒人數有可能繼續下探,凸顯少子化的情況嚴峻。
-
部分服務業平均薪資不到3.6萬 專家:內需產業低薪化
|產經主計總處10日公布今(2024)年3月工業和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結果,在剔除通膨物價因素後,今年第1季實質性經常薪資是4萬3099元,年減0.09%,等於連續3年負成長,顯示國內企業的加薪速度還是跟不上通膨。如果以各行業受僱員工平均薪資來看,金融及保險業平均薪資接近6萬9千元,不過,像是美容美髮業等服務業,平均薪資不到3萬6千元。
-
實質性經常薪水連3年負成長 美容美髮無到3萬6
|主計總處初10公佈今年第一季「實質性經常薪水」是4萬3099箍,年減0.09%,負成長。代表國內企業加薪水的速度,綴袂著通貨膨脹。若用平均薪資來看,金融保險業平均是6萬9。另外,共人做美容美髮的,平均無到3萬6。
-
實質總薪資7年首見負成長 減幅1.04%創11年新高
|產經物價漲幅吃掉薪水,菜籃族有感錢真的變薄了。去(2023)年通膨率2.5%,創下近15年次高,行政院主計總處19日公布2023年薪資統計結果,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雙雙呈現負成長,其中實質總薪資不僅是7年來首度負成長,減幅1.04%更創11年來最大。
-
主計總處公布2023薪資統計 實質總薪資7年來首度負成長
|產經行政院主計總處今(19)日公布2023年薪資統計結果,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496元、總薪資5萬8545元,皆較前1年高,但納入物價上漲因素後,實質總薪資卻是7年來首次負成長。
-
全台人口相隔18月再現負成長 學者:提高生育意願是首要挑戰
|生活內政部人口統計,由於出生數持續低於死亡數,加上國人恢復戶籍情況趨緩,今(2024)年1月台灣總人口回降到2341.9萬人,終結連18個月以來的正成長。學者分析,應該聚焦在自然增加持續是出生數小於死亡數,加劇少子化跟人口老化,嚴重衝擊勞動市場,如何提高生育意願,將是政府首當其衝的挑戰。
-
日本GDP連2季負成長 退步變做第4大經濟體
|日本2/15公佈2023年第4季的GDP是負0.1%,換做年率是負0.4%,也是連續2季負成長。而且日本的表現也予德國拚過,日本經濟規模已經落到全世界第4位。專家分析,日票一直落,個人消費減弱就是上主要的原因。(本則新聞標題、導言皆為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