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大選/整合奏效齊力變天 國民力量尹錫悅險勝當選總統
- 南韓大選/投票倒數 2大候選人李在明、尹錫悅衝刺選票
- 南韓大選/不在籍投票創歷屆最高紀錄 確診與隔離者也可投票
- 在野黨候選人整合 兩黨選後合併
- 選前六天在野黨整合,南韓總統大選倒數計時,政黨輪替呼聲高【獨立特派員】
- 南韓大選/安哲秀拋退選震撼彈 宣布與尹錫悅整合、選後兩黨合併
- 國際外交議題 各候選人提不同見解
- 南韓大選/投票倒數2天 北韓問題、美中外交政策成焦點
- 南韓大選/候選人李在明諷刺烏國總統釀爭議 急道歉滅火
- 性別爭議成焦點 牽動選情關鍵
- 燃起燎原大火以後:揭發「N號房」事件的學生記者,後來呢?【專訪】
- 南韓大選/性別對立爭議難解 韓年輕女性選票成關鍵
- 「厭女青年」成關鍵選票 挑一顆爛蘋果的南韓總統大選
-
南韓大選/整合奏效齊力變天 國民力量尹錫悅險勝當選總統
南韓總統大選昨日投票,兩位候選人纏鬥非常激烈,投票率也超過77%,是總統直選以來第五高。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尹錫悅,以48.59%的得票率,幾乎篤定當選第20屆南韓總統,不過和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差距只有0.8個百分點。兩人在發表感言都提到要團結,尹錫悅更強調,會建立一個「統合政府」。
-
南韓大選/投票倒數 2大候選人李在明、尹錫悅衝刺選票
南韓的總統大選,將會在幾個小時後登場。雖然選前突然發生暴力事件,但幾位候選人還是不斷拜票尋求支持。像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星期一從南部濟州島一路往北前往釜山忠清南道,沿途打出安定和經濟牌;至於主要對手尹錫悅,是主攻北部的京畿道,並跟之前退選的安哲秀合體,呼籲要政府輪替。而他們倆人,晚間都會在一級戰區首爾舉行選前之夜,希望能催出選票,讓他們入主青瓦台。
-
南韓大選/不在籍投票創歷屆最高紀錄 確診與隔離者也可投票
南韓總統大選將在9日登場,4、5日兩天率先開放「不在籍投票」。根據南韓選舉委員會指出,今年不在籍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最高紀錄。但在開放確診者和隔離者投票時,卻因為因為事前準備不足,導致狀況連連。
在野黨候選人整合 兩黨選後合併
-
選前六天在野黨整合,南韓總統大選倒數計時,政黨輪替呼聲高【獨立特派員】
南韓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在野陣營在選前6天整合成功,「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與「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宣布雙方只推出單一候選人,由「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挑戰執政的進步派─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由於疫情重創民生、房價飆漲、執政黨又接連爆發性醜聞,讓不少民眾失望。各項調查顯示,支持「政權輪替」的民意,大概都在6成上下。
-
南韓大選/安哲秀拋退選震撼彈 宣布與尹錫悅整合、選後兩黨合併
選前不到一週,據南韓電視台MBC報導,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尹錫悅與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宣布整合,由尹錫悅出馬繼續競選活動,兩黨將於選後合併。
國際外交議題 各候選人提不同見解
-
南韓大選/投票倒數2天 北韓問題、美中外交政策成焦點
南韓總統大選本週三就要登場,外界最關注候選人如何面對棘手的「北韓問題」,與處理對美中的外交政策。執政的進步派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強調不受強權擺布,並會積極促成美朝對話;而保守派的國民力量候選人尹錫悅則倒向美國,對北韓與中國也將更為強硬。
-
南韓大選/候選人李在明諷刺烏國總統釀爭議 急道歉滅火
南韓總統大選投票倒數7天,4名參選的總統候選人,2日晚間將舉行可能是最後一場的電視辯論,包括南韓的社福、低出生率、司法改革都將是辯論焦點。最新民調顯示,最大在野黨候選人尹錫悅的支持率,小幅領先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但還在誤差範圍內。李在明日前諷刺烏克蘭總統的談話引發反彈,也迫使他緊急出面道歉。
性別爭議成焦點 牽動選情關鍵
-
燃起燎原大火以後:揭發「N號房」事件的學生記者,後來呢?【專訪】
3月9日南韓將迎來總統大選投票日,這回大選,性別對立成為熱議且牽動選情的核心議題。多年來,南韓發生連串女性無差別攻擊受害與性犯罪,其中最震驚世界的,莫過於「N號房」事件。最初揭發這起網路性犯罪案的,是年輕的大學公民記者朴志玹,她於今年1月底,加入執政的進步派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競選總部,她首次面對外媒,透露自己的心聲。
-
南韓大選/性別對立爭議難解 韓年輕女性選票成關鍵
南韓大選即將登場,當海外的目光,都聚焦在外交安保同時,南韓國內,最廣泛討論的是性別對立議題。因為南韓的性犯罪案件不斷發生,也激發女性主義浪潮,要求正視性別不平等問題。他們對於連環爆出性醜聞的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感到失望;也對於在野黨國民力量,一味討好男性選票,覺得很反感。南韓的年輕世代女性,最後會投給誰,也將會成為左右選情的重要關鍵,來看獨立記者楊虔豪的報導。
-
「厭女青年」成關鍵選票 挑一顆爛蘋果的南韓總統大選
南韓大選將於3月9日登場,被稱為「史上最不受歡迎選舉」,不過,這場選舉除了充斥各類醜聞外,也同時被稱為「性別之戰」(gender war)。為爭取年輕男性的選票,中央行政機關「女性家庭部」的去留與否,也成為雙方候選人的焦點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