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調查同志學生校園經驗 逾6成聽過教職員恐同言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有調查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訪同志學生曾聽過教職員發表恐同言論、同志或是跨性別遭遇上廁所等使用限制,因此同志團體建議教育單位提高同志議題納入課程的比例,並且督促學校修改歧視性政策。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的國家,同志人權慢慢有所進展。
不過同志團體繼2020年發布同志學生校園生活經驗的調查報告後,25日再次發布2024年最新調查結果,受訪同志學生中超過半數的同志學生經常聽到「gay」一詞被作為負面詞彙,甚至將近三分之二的人曾聽過教職員發表恐同言論,也讓他們對校園環境安全有不少疑慮。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彭治鏐表示,「我有再多詢問他們是否因為不安全而避免出入一些校園空間,那最明顯的2個地方就是游泳池跟廁所,都將近2成或破2成。」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回應,「這份報告能被更多人來看見,讓社會理解同志學生在面對的真實的困境挑戰,也希望我們一起看見,是我們這一代青年所期待的真正多元友善的校園環境。」
調查還顯示,同志學生能夠指出6位以上支持同志的校內教職員的人數比例不到一半;而且校長與主任只有約三分之一表示支持同志的態度。對此,同志團體希望教育單位能持續改善。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專委許慧卿說明,「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性別友善宿舍的建置參考手冊,所以在這個空間上,我們針對宿舍還有廁所的部分,是積極希望學校能夠有相關的指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秘張永傑回應,「研習工作坊的對象,我們盡可能涵蓋了所有可能會涉及到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的業務、實務的關鍵人物。」
對於同志團體建議提高同志議題納入課程的比例,並且督促學校修改歧視性政策,教育部強調會持續進行校園多元友善環境的建構,也會加強相關性平處理人員研習進修。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