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致海水酸化腐蝕鯊魚牙 估海洋酸鹼值2300年增10倍

上世紀70年代的經典電影《大白鯊》片中食人大白鯊的血盆大口與鋒利的巨齒,成為影迷心中的恐懼來源與經典之作。儘管鯊魚靠鋒利的牙齒捕食,成為海洋生態鏈最頂端的主宰者,但根據德國的最新研究顯示,持續酸化的海水會讓鯊魚的牙齒變得脆弱,最終可能導下顎崩塌,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

德國杜賽道夫海涅大學教授鮑姆指出,「身為人類,我們在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並進入海中成為碳酸,這也讓海水更為酸化。」
鯊魚的牙齒是由高度礦化的磷酸鹽組成,但在海洋持續酸化環境下容易受到腐蝕。研究指出,海洋酸化降低了水中關鍵礦物質如鈣和磷酸鹽的可用性,這對於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造殼體和骨骼的生物如珊瑚和貝類造成了威脅,鯊魚也依賴這些礦物質來進行牙齒的再生。鯊魚的下顎通常擁有多排牙齒,新的牙齒會迅速向前移動來取代失去的牙齒。
德國杜賽道夫海涅大學教授鮑姆說明,「鯊魚能汰換牠們的牙齒這是個好消息,但牠們必須要製造出新的牙齒,但這在更酸的海水中會更加困難。我們也瞭解到,要花上好幾個月或好幾年才能讓一顆牙被汰換掉。」

目前海洋的平均酸鹼值為8.1,但預計到2300年將下降到7.3,這一變化將使水的酸性幾乎增加10倍。有些鯊魚呼吸需要張開嘴巴,這使得牙齒持續暴露於這種腐蝕性環境中,即使是酸鹼值的些微下降,也可能對鯊魚這種牙齒更換速度較慢的物種帶來更嚴重的傷害,牙齒狀況不佳的鯊魚可能會面臨捕食困難,影響鯊魚的數量與海洋食物鏈的穩定性。
德國杜賽道夫海涅大學教授鮑姆回應,「鯊魚在海洋生態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鯊魚消失,我們將看到其他海洋物種從上而下的影響,鯊魚對珊瑚礁、海藻區都很重要,我們需要鯊魚維持健康的海洋,我們也需要健康海洋維持健康的地球和健康的生物圈。」

鯊魚的牙齒是為切割肉類而發展出來的高效武器,而非抵抗人類造成氣候暖化、導致海洋變酸的工具,更凸顯了即使是自然界最鋒利的武器也有其脆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