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小琉球7/1起搭船改實名制 海膽納入保育對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屏東小琉球已經是近年國旅熱點,為顧及遊客權益及生態發展,屏東東琉線交通船從7月1日開始改採實名制,小琉球島上也祭出包含納管蛤板灣收取保育費,及將保育區海膽納入保育對象等新制。而澎湖每年只在7至8月開放採海膽,但過往市場海膽堆積如山的畫面不在,攤商表示去(2024)年冬天因天氣冷,有大量海膽種苗死亡,推測可能是減產原因。

碼頭櫃台人員說道,「一位嗎?證件借一下喔。」

購票時必須向櫃台人員出示身分證件,屏東東港往返小琉球的交通船,從7月1日起改採實名制,但民眾看法不一。

遊客提及,「很多人不知道,都沒帶到證件。」「也不會耽誤很多時間,我覺得就很正常。」

東琉線5大業者提前實名制,是為配合航港局增修客船管理規則,8月4日加嚴規範;加上小琉球近年遊客數不斷增加,也要避免交通船出現黃牛搶票。

泰富航運經理冀慶生表示,「增強海事災害防救的機制,以及我們坐船的安全,所以航港局建設這個制度。」

不只搭船實名制,為避免遊客過多而破壞生態,屏縣府1日新增3大保育管制措施,包含納管蛤板灣潮間帶、收取觀光保育費每人60元;增設龍蝦洞核心區、禁止所有遊客進入;同時將保育區各種類海膽納入保育對象。

屏東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長林柏辰指出,「因為海膽常常有禁捕的一些混淆問題,所以我們把海膽全部恢復成保育對象,未來都會以專案移除方式來進行辦理。」

澎湖漁民則表示,「今年的海膽真的有夠少。」

同樣禁捕海膽的澎湖,只有每年7至8月開放採馬糞海膽,過去往往開放首日,市場海膽就會堆積如山,今(2025)年卻看不到,僅有幾攤販售,但仍有遊客嘗鮮。

遊客提及,「第一天,剛好我們也蠻幸運的吃得到。」

攤販老闆指出,「冬天天氣冷,牠的苗有很多都死掉了,所以今年的量就比較少。」

減產原因還需釐清,但近年澎湖野生海膽大量遭人為捕抓、數量銳減,遊客讓離島大賺觀光財,也讓當地資源快速耗竭,政府祭出種苗養殖及禁捕政策,希望以養殖取代野生,讓海洋資源永續循環。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