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18所國小走入歷史 創史上最高停辦紀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受少子化及人口移動雙重影響,台灣不少偏鄉小校近年因學生人數銳減而退場,光是113學年就有18所學校停辦,創史上最高紀錄。南投與台南都有學校走入歷史,全教總提醒,教育主管機關應重視偏鄉學校資源整合,也應該將保障學生學習權益,與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列為首要考量。
操場長滿了雜草與青苔,校園內一片空蕩蕩。1957年設立的南投縣港源國小,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全校學生不到10人。2023年宣布停辦後,由國姓鄉公所向縣府申辦有償撥用,補助原本學生交通費,轉到鄰近學校就讀。
前港源國小校長梅文慧說:「他們會希望說,學校可以想盡辦法留下來,但是沒有人這件事情,其實社區每一個人心裡都很清楚。」
南投縣教育處長王淑玲表示,「有交通費補助,也有那個巴士可以載,他們有選擇要去南港國小的,也有選擇去北山國小的。」
根據統計,113學年全國共有18間國小走入歷史,創史上最高紀錄,台南市的龍崎國小龍船分校也是其中之一。
民進黨台南市議員陳皇宇認為,「針對於偏鄉的小校,尤其是像龍崎國小,整個龍崎區只剩下這間學校。我們該如何投入教育的資源,同時有特色的資源,讓大家都喜歡來這間學校,我想這是顯得非常的重要。」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則指出,「偏鄉是攸關整個產業,還有整個人口的發展,所以我們認為說,教育在這個部分,就是你不管是用退場或是併校等等方式,應該要讓在偏鄉學生學習的最大權益去做思考。」
全教總認為,教育主管機關應重視偏鄉學校資源整合,也應該將保障學生學習權益、與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列為首要考量;少子化造成學校停辦減班的狀況,未來只會更嚴重,面對衝擊應做好準備。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