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蒙古天子龍」化石 科學家:為暴龍的祖先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許多人一想到恐龍,可能就會想到體型龐大的暴龍。科學家最近確認,在蒙古發現的一具化石「蒙古天子龍」,就是暴龍的祖先。不過,這位祖先的體型要小得多,只有750公斤,尺寸和一匹馬差不多。科學家表示,暴龍怎麼演變出龐大的體型,可以在這種新恐龍身上找到答案。
暴龍是最為人熟悉的恐龍之一,粗壯的腿、細小的手臂和血盆大口,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徵。
科學家在11日發表論文,指出位於蒙古的兩具「蒙古天子龍」化石,判斷是暴龍的祖先。這些化石有8千6百萬年歷史,數十年前在蒙古出土。不過牠先前被誤認為另一種恐龍,直到一位研究生在研究暴龍屬的化石時,才確定牠是新發現的物種,而且還是暴龍的老祖宗。
不過,蒙古天子龍的體重只有大約750公斤,體格也很修長,和馬匹差不多大小,和身材龐大、可以重達1萬公斤的暴龍相比,顯得非常嬌小。
專家表示,天子龍很可能是敏捷的掠食者。
卡爾加里大學博士候選人沃里斯分析,「不像是超大型、擁有長腿的掠食者暴龍,蒙古天子龍可能動作很快、移動非常迅速,它大概會追獵體型相當或是體型更小的獵物,它有能力和速度來追上很快速的動物。」
專家表示,先前被確定為暴龍祖先的物種,體型也都相當小,暴龍是如何演化出這麼巨大的體型,一直是學界未解的謎團。蒙古天子龍的發現,讓人們更清楚在暴龍出現之前,掠食者有什麼樣的外型和生活方式。
卡爾加里大學博士候選人沃里斯指出,「這大概是所謂的中階掠食者,牠們獵捕體型相當的動物,但很快地,牠們的後裔暴龍會演化出更多特徵,讓他們晉身頂尖掠食者。」
專家指出,天子龍在蒙古發現,暴龍主要卻在北美發現,也透露出物種遷移的路徑。蒙古天子龍的發現不但重寫了暴龍家族的歷史,也讓困擾科學家多年的疑問得到解答。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