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協助死亡」法案一讀通過 癌末患者盼有生命自主權

69歲的末期病患法提亞抗癌22年,歷經4次復發,已經第二次住進安寧病房。醫護人員傾聽照顧她的需求,從控制疼痛,到塗上漂亮的指甲油,讓生命最後一段路輕鬆好走。

安寧病房患者法提亞表示,「我想要從頭到腳都漂亮,當我照鏡子,看到一個不是病弱的自己,那讓我感覺很好,我們備受呵護。」
在這次採訪過後幾天,法提亞就平靜地病逝,告別人間。
安寧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維持重症末期患者的尊嚴與舒適。另一位癌末患者賈庫,因為難以承受的疼痛,一心求死。但根據法國2016年通過的法律,當前唯一合法手段,是用深度鎮靜讓他昏迷,直到自然病逝;醫療團隊為他提出替代方案。
安寧病房患者賈庫說道,「疼痛從這樣(8分),變這樣(0分),我不再感覺痛了,不再痛,我就願意進一步治療。」
痛苦症狀緩解,賈庫回到家中休養,每個禮拜回診一次觀察諮詢。賈庫自己過去也是醫生,認為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合法的方式,協助重病末期患者選擇解脫。

法國將安樂死相關的法案稱為《協助死亡法》,在左派與中間派議員支持下,法案這禮拜在國民議會下議院通過了一讀。
內容是重病末期無法治療好轉,身心痛苦難以承受的病患,可以要求醫師開致命藥物處方,由他們自行注射或服用來結束性命,或由醫護人員,在他們同意下代為操作。
安寧病房患者帕米爾認為,「這就是所謂選擇的自由,喊停的自由。」
安寧醫療醫師格蘭納維說:「我只想滿足患者的要求,如果辦得到,如果這是合法的,如果是我在這個處境下,應該也會想要這樣。」

法國協助死亡法的前提,必須確認患者是法國公民、年滿18歲而且意識清楚,出於自願,因此患有嚴重精神病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人,資格不符。
而法國以天主教立國,這項立法面臨教會與右派議員以及保守團體反對,安寧醫療人員也希望專業評估更審慎,才不會衍生亂象與漏洞。
資深護理主任卡博表示,「我不希望情況演變成安寧醫療與協助死亡之間的辯論,這並不是非黑即白,兩者是可以共存的。」

法案的反對者擔心,當前醫療資源吃緊,會讓那些重病、年長、脆弱的患者,在社會壓力或無法得到舒緩治療的痛苦之下,被迫選擇協助死亡這條路。
為此,下議院同時通過,為安寧療護和臨終關懷投入11億歐元經費的條文,將在全國廣設安寧機構,讓需要的人都能獲得。
而醫院裡傾聽患者人生經歷,為他們譜寫生命紀錄,撫慰患者與親人的醫院傳記作家這種特殊職業,也可能透過法案首次獲得正式認可,成為安寧照護的一環。

27日法案一讀通過只是起點,接下來要提交參議院審議,未來還有二讀與三讀,勢必還有一番角力,由於9成民意高度支持,預計最終會獲得通過。
目前包括荷蘭、瑞士、西班牙、加拿大、澳洲、哥倫比亞、比利時等國,可以合法進行安樂死,或醫療協助死亡,法國有望成為歐盟內的第8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