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國科會擬擴大科學園區面積上限 環團批:像黑店漫天喊價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科會基於科技戰略佈局,穩固半導體與AI產業國際競爭力,把過去政策環評新設科學園區面積上限,從2036年1000公頃修正為2050年的3000公頃,並表示是基於產業需求,讓產業根留台灣。但環團質疑,這代表政府又要覬覦大面積農牧用地,也認為沒說明清楚就提出要這麼多土地,宛如漫天喊價。

高科技產業是台灣經濟命脈之一,科學園區則是重要基地,目前全台面積4472公頃,而國科會在過去政策環評提出至2036年新設1000公頃,近期則修正為2050年達3000公頃。下午環境部審查新設園區的政策環評,國科會表示是基於產業需求提出。

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說,「希望協助產業根留台灣,同時我們也要兼顧整個環境的友善的措施。」

國科會表示,要穩固國內半導體與AI產業競爭優勢與領先地位,提前儲備產業用地,也協助推動6大區域產業,像是桃竹苗大矽谷、大南方新矽谷等,縮小城鄉差距,並強調會加強環境減輕對策,保證空污不增量。

國科會代表說,「還是維持原本的政策方案總量限值。」

不過環團在會前就高舉標語在環境部前抗議,批評國科會根本沒有清楚說明,一開口就要3000公頃土地,根本漫天喊價。

彰化環保聯盟研究員林政翰表示,「政策評估其實就像黑店,漫天喊價。」

環團批評,當年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強徵農地,10多年來兩期進駐率只有26%,是錯誤政策,此次恐怕又要再度覬覦大面積農牧用地,也不滿國科會提出將來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表示,「國科會在2025年提出來的,竟然還是只要求它的未來廠商只要達到10%的再生能源,真的笑死人了,毫不長進。」

會議開始前,環團被限制進入會議室旁聽簡報,痛批環境部公民參與大倒退,一度爆發衝突。

環境部強調,民眾後來還是可進入發言,分流進入是希望維持秩序。政策環評不涉及通過與否,專案小組最後會做成徵詢意見,提交環評大會。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