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韓研究:過勞會改變大腦結構 特定區域體積可增19%

南韓研究每週工作超過52小時的醫護人員,結果顯示,過勞會改變其大腦結構。(圖/法新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南韓近期一項研究分析過勞和未過勞醫護人員的大腦狀態,結果顯示,過勞工作者的大腦會出現明顯結構改變,包含認知、注意力、記憶力及情緒等相關區域的體積都出現增加現象,特定區域增加幅度可達19%,為過勞影響人類生心理健康提供生物學基礎。

近期一項發表於國際期刊《職業及環境醫學》的南韓研究指出,過勞可能會改變與認知及情緒相關區塊的大腦結構

研究團隊以南韓每週正常工時上限52小時為分界,將110名南韓醫護人員分為過勞組32人、未過勞組78人,其中過勞組成員皆較年輕、工作經歷較少、教育程度較高。

研究團隊對兩組醫護分別進行腦部磁振造影(MRI)掃描發現,過勞組受試者大腦左側「額中回」體積約增加19%;另外以體素形態分析(VBM),大腦中的「島葉」也有體積增加現象。

CNN報導,額中回在認知功能、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處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島葉則涉及情緒處理、自我意識和理解社會背景等。

研究作者之一、延世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崔俊烈(音譯)表示,若能消除環境壓力,過勞造成的大腦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要讓大腦恢復原本的狀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研究人員認為,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工作時間過長會對健康造成負面結果,而本次研究結果則證明,工作量增加與大腦結構變化存在「潛在關係」,可為過勞影響人類認知和情感功能提供生物學基礎。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研究推估,全球每年至少有74.5萬人死於過勞,長時間工作還會增加女性罹患糖尿病風險,並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WHO研究的主要作者佩加(Frank Pega)提出,此次南韓最新研究的樣本數較小,且僅針對南韓的醫護人員,難以將結果普遍套用至其他族群,仍需對不同族群進行更多研究。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