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南韓濟州島海女潛水傳統 演化出血壓調節及耐寒基因變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南韓濟州島傳統職業「海女」長年不靠呼吸裝備,潛入寒冷海水徒手捕撈,《Cell》期刊新發表的研究指出,濟州島人已演化出耐寒及血壓調節的基因變異,讓他們能適應潛水環境。
CNN報導,南韓濟州島傳承數百年的傳統職業「海女」,每天會花4到5小時,不靠任何呼吸裝備、數度潛入深達18公尺的水下捕魚,且即使懷孕期間或年老之後都仍持續潛水。
有跨國研究團隊好奇海女是否擁有特殊的基因,或單純是憑藉後天訓練,才使她們在沒有氣瓶的狀態下能長時間潛水。結果發現,濟州島人具有2種基因變異,分別與耐寒及血壓調節有關,研究已發表於《Cell》期刊。
研究人員抽出濟州島海女與非海女的女性各30名,以及31名南韓內陸女性作為樣本,在模擬潛水實驗中分別測量其心率、血壓等,發現無論是否為海女,濟州島人在潛水狀態下的舒張壓上升幅度,大致都比南韓內陸居民低。
2組濟州島受試者的基因定序分析也顯示,海女和一般濟州島民有同樣一組可能與血壓有關的基因變異,出現此變異的機率是南韓內陸居民的4倍以上。因此研究團隊推測,濟州島人經過幾代演化出現基因變異,以適應潛水環境。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深海壓力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對於會在懷孕期間潛水的海女會造成危險,為了保護母體及腹中孩子健康,才會演化出特殊基因。
至於另一種涉及肌聚糖Zeta基因的變異,研究團隊則推測與海女的耐寒能力有關。
不過研究也指出,海女的潛水能力並非只取決於遺傳因素,例如在潛水時心率較一般人慢,應是後天訓練的結果。
濟州島人不是第一個演化出適應性基因的族群,此研究作者之一伊拉多(Melissa Ann Ilardo),過去也曾研究在東南亞海域長時間潛水的巴瑤族(Bajau),發現此族群的脾臟異常地大,讓他們能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存活更久。
王介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