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赴新北產業園區傾聽心聲 業者盼盡速談判、凍漲電價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因應美國關稅,總統賴清德今(2)日前往新北產業園區和業者座談。總統表示,已完成和美國首次談判,但關稅談判要快慢有序,才能談到最好結果。產業界則各自提出心聲,有人表示因關稅衝擊,已有客戶開始不下單,未來如果無法開發新客源,恐怕得放無薪假;也有人呼籲政府及早完成談判,才能讓企業及早因應對策。
自從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台灣不少產業大受衝擊,為了解產業心聲,總統賴清德2日前往新北產業園區了解業者心聲。
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董事長徐定禎提到,「面臨整個的景氣、關稅問題,成本已經夠重了,是不是電價凍漲?」
英華達公司總經理陳柏誠則說:「現在關稅談判的話,變動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如果說關稅能盡快地談定,那這樣的話企業比較好容易因應。」
奕銘工業公司董事長洪淳逸則表示,「轉到其他國家也不那麼容易,所以我們現在就是盡可能請我們的業務開發有沒有新的國家有新的客源,不然可能慢慢地就要沒工作做,就要放無薪假啦。」
業界齊聲呼籲,目前只能期望政府能透過談判降低關稅衝擊,但最重要的是,電價絕對不能漲,否則會加劇各產業的經營壓力。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有26萬家廠商,約2.2萬家工廠,其中又以中小企業為主,出口到美國約200億美金,如果按照對等關稅來計算,損失約55.5億元。但許多產業比起關稅,更擔心台灣電力的供應。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夏日的備載容量常常沒有到安全水位的15%,往往是10%,甚至也有掉到10%以下,如果到4.5%,我相信就會有缺電的危機。」
總統賴清德則表示,「即便是把人工智慧還有資料中心所需要的電費概括估進去,我們到2032年穩定供電都沒有問題。」
總統賴清德表示,關稅談判會清楚表明台灣立場,不會犧牲任何一個行業,以快慢有序的方式談到最好結果,期望台灣產業能將危機化為轉機,再到商機,再次創造台灣經濟奇蹟。
劉怡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