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聾人處境及身分認同 "看我今天怎麼說"感動上映
以《看我今天怎麼說》獲得金馬影后的鍾雪瑩,在記者會上分享她學習手語的經驗。
鍾雪瑩分享說:「這電影有很多香港聾人,然後我們可以跟他們很長時間的在一起使用手語溝通,然後在他們身上學會了表達。」
與劇中角色相同,本身就是聾人的演員吳祉昊,自然生動的演出,讓他一舉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提名,他特別用香港手語來介紹電影,希望台灣聾人 聽障朋友能進場觀看。
吳祉昊用香港手語表示:「這個電影它是講關於三種不同聾人身分認同,還有不同的一些,他們面對的一些掙扎問題等等。」
他也提到電影不只是表現表面上的溝通困難,更深入呈現聾人與聽障者內心的世界與成長經歷。
吳祉昊用口語說:「可能是聾人或者是弱聽的這個群族,他是可能是比較大部分的,都是他們的父母都是聽人,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作為父母或者是作為聾人的子女,就是CODA Child of Deaf Adults,他們可能不會明白聾人或者是聽障、弱聽的世界是怎麼樣。」
導演黃修平花了超過五年時間撰寫劇本,不但訪談許多聾人、社工、學者與相關工作者,還請來超過50位聾人在電影中演出,也將自己學習手語的經歷融入電影。
黃修平解釋:「大排檔裡面的一個素恩學手語的一個場面,那個感覺就是完完全全的從我第一天學手語而來的,原來我跟聾人老師學手語,是不用翻譯的,連筆記也不用,他就是用一些很簡單的手勢,來讓我明白第一個手語。」
他強調不論是使用手語或口語,每一種溝通方式都應該被尊重,觀影後多位聽障與聾人朋友也很有感觸。
聽障者莊智偉談到:「一般的聽人溝通會覺得說,你好像沒辦法融入他們的圈子裡面,但如果說在聾人那邊的話,你反而有辦法跟他做一些溝通無障礙,也可以跟他很開心的,很舒服的打手語,又可以表達自己。」
聾人毛芷芸也表示:「看到電影跟我以前一樣,我學口語學得很辛苦,讀唇會看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很痛苦,後來我學了手語,覺得手語比較好。」
他們認為這部電影,不只呈現出聾人和聽障者的真實處境,也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讓社會大眾可以更理解他們內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