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赫庫蘭尼姆古卷軸因火山灰碳化 科學家以X光技術成功解密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流傳千年的古文物典籍,向來是考古與歷史學界相當有興趣的研究對象。例如公元第1世紀,因為維蘇威火山爆發而被毀滅的赫庫蘭尼姆古城,在18世紀被考古團隊找到1800多份卷軸,但因完全碳化而無法解讀。直到21世紀才有許多歐美學術單位,他們運用X光,配合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慢慢挖掘出這些卷軸當中的秘密。

在倫敦展出的龐貝以及赫庫蘭尼姆展覽,一具具在高溫火山灰下被碳化的罹難者遺體,靜靜訴說著將近2千年前,維蘇威火山爆發帶來的毀滅性災害。

相隔不遠,都遭到火山灰掩埋的2個城市,龐貝城規模較大,也因為多次登上大螢幕而較為有名。而赫庫蘭尼姆雖然規模較小,卻因為是當年羅馬帝國有錢人的渡假勝地,而保留更多像這樣華麗的大理石遺跡。同時也有超過1800份由莎草紙所書寫的卷軸,成為歷史考古學家注意的焦點。

不過,這些卷軸受到當時高溫火山灰的碳化,即使18世紀就被發現,卻完全無法打開讓專家解讀。

美國能源部中子科學家羅倫特查朋說:「這些卷軸都完全碳化了,就是一塊死透的木炭。所以有油墨和無油墨的地方差別不大,而用這強力的X光,就可以看到相當細微的細節。」

專家所稱使用X光來解開古代卷軸的謎團,過程與現代醫學的電腦斷層掃描CT,與核磁共振造影MRI相當類似。

英國鑽石光同步輻射中心物質科學主任曼庫索表示,「穿透性很強的X光穿透卷軸物質,有趣的是,莎草紙上有無油墨的差別極小,但X光在穿過不同部分時結果就不同,這可以在影像處理流程後端計算出差異。機器學習地圖可以讓你看到卷軸打開後油墨字跡的位置,比起只用X光更能達成真實與易讀。」

參與研究的學術單位是來自歐美許多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起源是2023年由美國IT業者發起的維蘇威挑戰計畫,公開徵求最先完整解讀4頁卷軸文字的團隊。

各個團隊的工具大同小異,基本上就是利用X光把卷軸從各個角度一層一層掃描,以虛擬方式展開這些莎草紙頁面,並製作出頁面上的文字影像。

肯塔基大學數位保存計畫主任希爾斯說道,「強大而相當受控的X光束射穿樣本正中央,製作出高解析度的影像,不僅是表面,內部深層也看透透。還可以獲得3D立體影像,而不必把樣本弄壞。」

金額高達85萬美元,折合新台幣將近2800萬元的頭獎得主,已經在2023年底揭曉,不過卷軸的解密之路才跨出第一步而已。

博得利圖書館古希臘文物組組長彼得托斯說:「我們才剛開始走這漫漫長路,目前已知的是它和以前的卷軸相似,由已知的作者寫成的不知名的作品。」

至目前為止已經解讀出來總共44個頁面的內容,古文物專家判斷是公元前第1世紀伊比鳩魯學派的古希臘哲學家菲洛德摩斯的手稿,內容大意是,人們可以從每天的快樂中自己去尋找滿足。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