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顆國產高空通訊平台氣球曝光 戰時可確保通訊不中斷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數位發展部今(24)日在台東,展示我國第一顆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通訊平台,可讓台灣在面對重大天災導致道路與通訊中斷時,提供半徑達11公里的訊號涵蓋。如果是在戰時的緊急時刻,也能確保地區的通訊不中斷。
強風中,工程人員進行著高空氣球的升空測試,這個高空氣球通訊平台,是國人結合產官學打造的首顆國產國造、繫留型高空氣球,24日在台東鹿野高台進行測試及展示。
高空氣球可升空到800公尺的高度,穩定停留,提供半徑約11公里、約380平方公里的地面網路覆蓋,覆蓋範圍比台北市面積還要大,將可強化通訊應變韌性。
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表示,「當你地面完全通訊不通的時候,我們需要靠的就是這些設備,但是這些衛星當然會受地形的限制,因為在山谷裡就是沒有,那甚至於戰爭的時候,可靠度也會,畢竟不是我們國人自己掌控的設備。」
數位發展部強調,像是低軌、中軌或是同步衛星,在實務上存在一些限制,戰爭時,更是操之在他人之手。
而繫留型高空通訊平台,具備酬載重量大、可長時間滯空等特性,加上技術相對成熟,因此數位發展部選擇從這裡切入,也成為國際少數成功的案例。加上搭載氫燃料電池,可提供長達80小時的服務,足以在黃金救援72小時中,提供穩定的通訊。
黃彥男補充,「那我們最需要救援的,就是颱風過後的時候,通訊系統都被破壞之後,你需要有一個解決方案,那這個就可以馬上提供我們國人自主的一個方案。」
高雄市義消總隊特搜義消大隊長靳士正認為,「使用它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傳到指揮中心 ,讓這些指揮中心的長官知道說,我們在這個救災的現場是什麼狀況。」
台灣的風災、地震情況較多,透過高空通訊平台提供的臨時訊號,結合無人機,可以進行受困民眾的搜救,還能持續滯留空中超過14天,提高災害期間的通訊恢復效率,大幅提升災區通訊能力。
不過由於高空氣球升空時需在4級風的安全條件下操作,台東鹿野高台測試當天因為風雨太強勁,無法順利升空。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