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山本理顯獲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 桃園市立美術館也出自他手

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獲得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圖/Tom Welsh 提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素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昨(5)日晚間公布今(2024)年得主為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他是繼磯崎新後第9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建築師。

根據《建築日報》(ArchDaily)報導,山本理顯1945年出生於北京,二戰結束後不久移居日本橫濱迄今。他第一次接觸建築是在17歲時參觀了奈良興福寺,並被「月光照亮的木塔」所吸引;1968年畢業於日本大學理工學院建築系;1971年取得東京藝術大學建築學部建築學碩士學位;1973年創立「Riken Yamamoto & Field」。

山本理顯以建立「公共和私人領域之間的親緣關係」和創造「作為日常生活背景和前景的建築」聞名,他的作品包括私人住宅、公共住宅、小學、大學建築、機構、公民空間和城市規劃,代表性作品包括(日本名古屋,2022年)、蘇黎世機場的圓圈(瑞士蘇黎世,2020年)、天津圖書館(中國天津,2012年)、建外SOHO(中國北京,2004年)),Ecoms House(日本鳥棲市,2004 年)等。

而在台灣也能看見山本理顯作品,例如桃園市立美術館,母館由山本理顯與台灣的石昭永建築師事務聯手規劃,以新穎的「山丘」造型為外觀的館舍建築,包含3個層次的空間:「箱空間」、「夾層空間」,以及「山丘」外部坡面錯落的涼亭綠蔭、展望台、戶外平台空間等。

山本理顯獲獎後表示,「對我來說,認識空間就是認識整個社區。目前的建築方法強調隱私,卻否定社會關係的必要性,然而,我們仍可以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同時作為一個共和國共同生活在建築空間中,促進跨文化和人生階段的和諧。」

山本理顯將社區定義為「共享一個空間的感覺」,解構了自由和隱私的傳統概念。2024年普利茲克獎評審團的評審團指出山本理顯獲獎的原因,是他在社區中建立對社會需求的責任的認識,並對建築學原則提出質疑,對每一種建築舉措都進行審視,「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在建築中,就像在民主制度中一樣,空間如何塑造必須由人民來共同決定。」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