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基隆成功國小推食農教育 種植到做菜全由學生一手包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基隆成功國小在學校進行食農教育,讓高年級的孩子在校內種菜,收成之後自己煮來吃,整個過程有挑戰也真趣味。

授課老師解釋,「有照顧的跟沒有照顧的,對於農夫來講,它們最後呈現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

午休後,基隆成功國小601班的孩子們,來到學校3樓陽台空地的田園,標記601的好幾盆美植袋,是學生們3個月前種的韭菜。

601班的學生說:「我種那麼多耶!種超多的。」

成功國小老師連陳傳表示,「其實學生基本上對於種植的概念是零,像除草除蟲等,他們會知道說原來植物要長得好,必須要經過這些過程,還要定期給它們肥料。」

有除草,還自製有機肥灌溉,細心照料的韭菜長的不錯,已到收成期,學生們小心翼翼剪下。

601班學生:「看仔細,差2公分再剪。」

來到食育教室,孩子們好忙,清洗完要切韭菜,再拌入豬絞肉,重頭戲來了,每個人都要包水餃。

講到包水餃,601班學生紛紛說:「就餡弄太多了」、「上次包過就開竅了」。

有人包成大餛飩,也有人包到不知在包什麼,但無論如何,按老師教的滾水入餃,浮起來再加適量冷水,等水餃再浮起來就可以吃了。

學生們邊吃邊直呼,「好吃,因為是自己手工做的。」

成功國小學務主任游文霓指出,「或許有時候會挫折,或遇到一些困難的問題,這些在種植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可以看看孩子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怎麼去處理那些困難跟挫折。」

自己種植、耕耘,還能親自做菜,結合社會領域、綜合活動和彈性課程的食農教育大受學生歡迎,從中找到從沒有的成就感。

一名601班學生說:「種菜的時候可以看到菜長大,就會覺得我有把它種好,感覺很有成就感。」

另一名學生則說:「回家想要種那個韭菜或其他的植物,像是種高麗菜之類的,但高麗菜超難種的。」

成功國小校長陳怡君表示,「融合各領域以及基隆在地社區文化的精神和特色,來推廣這樣子的食農教育。」

從生活情境出發,了解食物來源,如何選擇食物,乃至反思環境,這個過程,學生們高度參與,沒有學生是教室裡的客人。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