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世界手語日 共融演唱會 聽.聾朋友齊參與
表驗藝術者郭耀仁,抱著一把吉他,用母語台語,演唱著〈給媽媽的台語歌〉,透過自己寫的歌,唱出對過世母親的感念。手語表演者,在一旁將歌裡的情境、詞句形象的呈現出來。
他與觀眾分享:「我覺得人跟人之間會牽連在一起,一定是有一些特別的原因,剛好後來我才知道說原來曉彤是CODA(聾人子女),她爸爸媽媽是聽障人士,是聾人,剛好我的媽媽她也是中度智能不足,然後我覺得我們的生命裡面,一定有一些…一些…缺少的東西。」
這場藝術共融公益演唱會,是藝人廖曉彤為了讓聾人父母也能感受音樂,而發起的「聲音藏在」計畫之一。在今年3月3日世界聽力日,舉辦過共融公益演場會試驗場,這次場地更大、設備升級,加入重低音音響更能感受聲波震動,還配合歌曲氛圍設計字幕。
她說:「媽媽那時候跟我說,她的朋友覺得說我又聽不到,我來演唱會幹嘛,然後我就跟我媽說,就是要找他們來演唱會,打破他們的印象。」
不僅找聾人來看表演,也請聾人一起參與演出。
參與表演的牛暄文說:「〈就算我放棄了世界〉這首歌很慢,經過討論發現,雖然慢,但一樣聽不清楚,變成我們倆個要對視,看著她,讀她的唇才可以表演。」
為了幫助聾人演出者牛暄文掌握節拍,鄭宜農在開始演唱時,也特別用身體動作提示。
提到演出的心情,她說:「我今天在彩排的時候,其實唱到中間,有一點覺得….哇,有點不行了,先不管今天是什麼形式,就你一直看著一個人的眼睛,然後你看他用另外一種方式,很投入地在表達你的話。」
鄭宜農說透過和手語一起呈現,讓她的歌更完整了。
而更大膽的嘗試是用手語演繹饒舌歌曲。
嘻哈快嘴熊仔,帶來在10秒內唸完120字的創作〈88BARS〉,他說:「這是我覺得我寫過最難的一首歌,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手語老師。」
看完整場有抒情也有激情的演出,聽障觀眾邱紹斐表示:「我用兩種感官,感受震動還有聽聲音這兩個方式,聽到的再搭配字幕,好感動。」
另一名聾人觀賞者簡琦臻則認為嘻哈對她來說太刺激,她還是最喜歡郭耀仁的演唱,因為這樣的音頻夠聽得比較清楚。「至於熊仔的歌聲,非常高亢有力,我都被震到了,但是我跟不上,他唱太快了,來不及理解他說什麼,我喜歡安靜的歌,重節奏心怦怦跳,比較沒辦法。」
廖曉彤的聾人媽媽陳絹雲也來到現場,「曉彤很驚訝我們夫妻倆會在家裡聽歌,就很好奇,想帶我們去感受音樂,想不到她後來自己辦了這樣一系列 這麼棒的活動。女兒她對聾人社群的關心,令我十分的感動。」
把對父母的愛化為帶領聽障者進入音樂世界的動力,廖曉彤的父母以她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