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 CPI列「應參採指標」

行政院會今(21)日拍板最低工資法草案,將從過去「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的法規命令位階,提升為專法層級。草案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列為「應參採指標」,並納10項「得參採指標」,未來每年都需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再將結果送行政院核定。

8日勞動部宣布明(2024)年將調漲至月薪27470元、時薪183元,基本工資確認將連續8年調漲;勞動部表示,為穩定並明確調整勞工薪資,且過去依循的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是《勞基法》下的子法,僅屬法規命令位階,因此將推動《最低工資法》立法,將工資相關規範提升至專法層級,保障勞工權益。

基本工資與最低工資關係?
根據勞動部發布的最低工資法草案總說明,「基本工資」指對於勞工工資最低標準之保障,與「最低工資」意涵相同,只是台灣過去廣泛使用「基本工資」一詞,並以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為法源依據,而各國多以「最低工資」稱之。

行政院院會今(21)日決議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草案三大重點為審議指標入法、研究小組先行評估,以及明定議事規則,適用範圍為《勞基法》認定的適用對象。

審議指標部分,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列為「應參採指標」,並納10項「得參採指標」,包含勞動生產力指數年增率、國民所得及平均每人所得、最低生活費等,讓民生消費的漲幅更能反映在工資上。

研究小組先行評估,指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前,先由跨領域研究小組提供影響報告與調整建議,供審議會參考;明定議事規則則為提升審議會運作效益。

10項得參採指標及應參採指標CPI。(圖/取自行政院會直播)

此外,未來每年第3季,將由勞方代表7人、資方代表7人、政府代表2人及專家學者4人參與最低工資審議會,研擬隔年最低工資,再送行政院核定。

為避免基本工資審議辦法與最低工資法銜接產生空窗期,草案也明定,最低工資公告實施前,仍然適用原本核定的基本工資數額,並且首次訂定的最低工資,不得低於原定基本工資,確保勞工生計。

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及最低工資法比較

 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最低工資法草案
法律位階命令法律
審議指標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國民所得及平均每人所得

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家庭收支調查統計

各業勞工工資

各業勞動生產力及就業狀況

國產與進口品物價指數

應參採指標:CPI

得參採指標:

勞動生產力指數年增率

國民所得及平均每人所得

勞工平均薪資年增率

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家庭收支狀況

最低生活費

各業勞工工資

民生物價及生產者物價變動狀況

國內生產毛額及成本構成的分配比率

各業產業發展及就業狀況

研究小組會前提供報告與建議
審議會委員

政府代表3人

勞方代表7人

資方代表7人

專家學者4人

政府代表2人

勞方代表7人

資方代表7人

專家學者4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