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禁部分稻米出口 學者憂弱勢陷糧食危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稻米生產大國印度,上個(7)月宣布禁止部分稻米出口,目的是要緩和國內糧食價格上漲。不過全球糧食價格本來就已不斷攀升,印度學者擔憂禁令恐怕會導致經濟弱勢民眾,陷入糧食危機,印度也會因此被視為不可靠的稻米供應國。
印度近期禁止非香米類的白米出口,以控制國內糧價,並課徵20%的關稅,在全球引發白米之亂。住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印度人,紛紛跑到商店搶米,米價跟著上漲。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佔全球貿易量約4成,為了維持國內庫存,印度7月20日起限制部分白米出口。
印度糧食政策專家夏瑪表示,「目前我們要處理糧食庫存問題,我們知道這個季風季節的情況,國內某個地區發生大洪水,其他地區則降雨量不足,我認為這會讓我們非常嚴謹,還有報導指出聖嬰現象,將在本月底或下月初來襲。」
專家認為,政府限制白米出口的政策非常正確,尤其在印度關鍵選舉年,控制國內糧價成為莫迪政府當務之急。
只是這樣一來,經濟學家評估,全球穀物價格漲幅將達到15%,恐怕會讓亞洲鄰國,以米飯為主食的進口國,面臨糧價上漲、糧食短缺等危機。
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教授古拉堤指出,「出口商開發這些市場,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如果有小型進口國突然實施禁令,他們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價格上漲、糧食安全,尤其非洲的糧食安全就成為課題。」
自從去(2022)年2月俄烏開戰,限制食物出口的國家就從3國增加到16國,例如印尼曾禁止棕櫚油、阿根廷禁止牛肉出口;但印度限制稻米出口的風險,明顯高出許多,而且一旦被視為不可靠的稻米供應國,反而會傷害印度自身。
王介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