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推災防科技研發 提升防災意識、降事故傷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的地理環境多樣化,加上氣候變遷等因素,導致地震、颱風、水旱災情不斷。因此行政院推動跨部會的災防科技研發,由國科會、內政部等單位合作,針對氣象、地震、醫療整備、肢障者防災計畫等領域,設計相關的應用研發,希望能提升全民防災意識、降低天災和意外事故所帶來的傷害。
當地震來臨時,系統立刻提出警報,同時控制瓦斯、電梯等設施,避免地震後可能發生的其他危險。
國家災防科技中心地震與人為災害組長柯孝勳說:「中央氣象局還有一些學研單位的測報站整合之後,我們除了可以發地震速報之外,也結合一些自動控制,譬如說電梯停下來、即時中斷瓦斯管線。」
再過幾分鐘OHCA病患會被送來醫院,這套系統整合全台各醫院的醫療量能,可以即時了解哪間醫院還有空床,更能先提醒院方即將有病患抵達。這項系統目前在全台48家醫院使用,目標是今(2023)年底普及到全台的中、重度責任醫院。
國家災防科技中心災防資訊組長張子瑩指出,「整合全台灣205家中重度責任醫院的資料,包括醫院現在即時的急診狀況,急診室提前知道說,未來可能7分鐘或者是10分鐘,有一個這樣危急個案的病患。」
台灣地理環境多樣化,又因為氣候變遷等因素,讓地震、颱風等災害頻傳,能不能即時掌握災防資訊,顯得更重要。
國家災防科技中心災防資訊組研究員蘇文瑞說:「氣象局看到的是比較偏向是以氣象的資訊為主,其他部會的像淹水資訊,或者說弱勢人口的相關資訊在這裡面,那我們可以知道說,大概颱風來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影響到哪些地方,哪些人需要去做搶救。」
行政院整合各部會,2019年開始推動跨部會的災防科技創新服務方案,由國科會和內政部、經濟部等單位合作,開發防災、預警等相關應用,希望能提供更多資訊,提升全民防災意識。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