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人數1291萬創新高 大學學費與就業挑戰多
在家長與學弟妹沿路擊掌加油鼓勵聲中,本屆考生7日一早魚貫走進考場,投入這場新冠疫情完全解封之後,第1次的大學入學考試。
官方統計顯示,共有1291萬高中畢業生參加,比去(2022)年增加了98萬人,創下歷史紀錄。
中國的大學入學仍然是一試定終身的制度,雖然整體入學率不低,但想進入頂尖一流大學,至少要在總分750分裡拿到600分。去年人口最多的廣東省也只有3%考生達到這個成績,競爭激烈可見一斑。

這兩天考生最大,各地有巴士專車接送,還有交通管制,禁鳴喇叭;也有店家暫停營業,減少對考生的干擾;遇到塞車突發情況,警察也會出動救援。
為防作弊與槍手代考,有些城市還採用人臉辨識技術,或降低考場附近信號功率,以防電子作弊。
家長說:「這其實也是人生當中很多次考試中的一場,考一個好的成績,也算是對這12年來付出的回報。」、「今後道路一個新的開始,也算是。」

家長們殷殷期盼孩子考上好大學,開啟美好未來。不過4年畢業後,這批史上最龐大的考生群,還要再次面臨殘酷的就業競爭。
疫情期間嚴格封控導致大量失業,加上政府嚴格監管補教、房地產、網路產業,又削去大量工作機會。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16到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達到20.4%,創歷史新高,而且還可能估得太寬鬆了。今年畢業季馬上又有破紀錄的1160萬應屆畢業生要投入就業市場,失業率可能再攀高。
近期陸續有報導,海歸留學生錄取機場安檢、趕鳥員,碩士學歷應徵工廠作業員等等,求職市場非常嚴峻。

習近平近期給大學生的一封信,鼓勵新時代青年走進鄉土,不要怕吃苦。有地方政府建議把失業青年送到農村幹活,已經跟一般大專生寒窗苦讀受高等教育、拚白領職涯的人生志願背道而馳。
就算擠進大學窄門,還不一定負擔得起。今年教育部高等教育預算比去年下降3.7%,地方經濟疲弱,教育支出緊縮,部分大學今年大幅調高學費,平均3、4成不等。最高的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漲幅54%。
網友議論預算緊縮不該從教育下手,也有人擔心對清寒學生不公,讓高等教育變成菁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