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農損現金救助勘災常有時差 雲縣盼開放App申報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年來氣候劇變,農民要申報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時,常碰上因幅員遼闊、災損件數多,造成勘查時差。對此雲縣府希望農委會能以現有App系統,開放作為申報災損系統,縮短勘查時間,讓農民提早復耕。

今(2023)年初雨水少,造成雲林古坑地區的竹筍缺水而減產嚴重。但因為部分竹林位在深山、勘災不容易,沒有辦法馬上存證,導致判定不合格。

雲縣府農業處呼籲農委會能修訂辦法,開放使用App申報災損系統,來縮短勘查時間。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農委會委託農工中心開發天然災害的照相App,裡面就有把照相的時間、地號跟相關資料都呈現在上面。我想未來對天然災害的認定就能加快速度,就所謂的從優、從速。」

雲縣府農業處表示,天然災害照相App系統,能精準顯示拍照時間、地點與拍攝者所站的地段、地號,克服以前農民自行拍照無法徵信等問題。但目前只能作為災損佐證,而非判定依據,相當可惜。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說明,「那只是作為將來你如果有公告之後,一個參考的佐證資料。佐證資料不代表就是將來會實際救助,因為實際還要有鄉鎮公所的人到現場去看過,要去確認種植的種類跟損害的程度。」

農糧署表示,目前天然災害救助作業中規定,可以用科技工具輔助勘查;但也規定需要有鄉鎮市公所人員到場實際會勘,才能確認受損程度做區域統計。

而近年來因氣候變化大,若有雨量超標、風速超過參數標準等,就會直接公告救助以簡化程序。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