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久旱竹筍產量腰斬 農政單位決定再度會勘

溫正衡/台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長期乾旱影響,農作物也受害,台南的竹筍原本母親節前後會盛產,但今年卻產量少了一半,雖然5月初已會勘一次,但當時卻不認定為天然災害救助標準,為此,相關單位也決定再展開一次會勘,照顧農民生計。

拿著鋤頭往下挖,一支一支的竹筍露出頭來,但仔細看,今(2023)年的竹筍跟拳頭一比卻是小了很多,筍農說,主要是缺水影響,連帶也影響產量。

台南龍崎筍農侯宏典提到,「他沒有吸收到水分跟養分,所以就生長速度會比較慢。因為沒有水,所以今年量會少很多。」

台南龍崎栽種綠竹筍面積約280公頃,遭逢長達數月無雨的乾旱考驗,影響竹筍生長遲滯,5月初相關農政單位已進行會勘,但當時認為台南綠竹筍不管生長狀況、相貌,都相較其他縣市的好,也因此不符合天然災害救助標準,但目前為盛產期,不只產量少、筍子小,狀況卻漸漸出現。

台南市議員陳皇宇指出,「我們竹筍不管竹子,其實我們都保持非常好,所以當時四方會勘的時候,專家學者也提到,整個筍子感覺起來有發出來,雖然沒有水但是有發出來。但我們坦白講,這就是延遲性的農損。」

台南龍崎區長陳新澈則說:「勘查完目前沒達到標準,所以下午民代關心,要再次邀請農糧署長官,還有農業局來做勘災部分。」

前年百年大旱,台南綠竹筍遲遲盼不到天降甘霖,災損嚴重,當年5月即公告綠竹筍,符合天然災害補助標準,而今年相關單位也盼農政單位體恤農民,協助農民度過難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