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越南牡蠣砷含量超標近5倍 食藥署:升級管理抽驗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內近年從越南大量進口牡蠣,2022年進口3023公噸,成為進口牡蠣最大宗,占比高達9成,但近期驗出砷含量超標多達5倍,立委認為政府對進口牡蠣的來源標示不清,要求落實產地標示,擴大查驗。對此食藥署回應,針對越南牡蠣升級到二級管理,採加強抽驗,而水試所開發鑑識技術有高達97%準確率辨別國產、越南牡蠣。

國人愛吃海鮮,鮮美的牡蠣受到大眾喜愛,近年大量從國外進口牡蠣,尤其越南牡蠣從2017年進口150公噸,到2022年成長到3023公噸,短短6年暴增20倍,坐穩進口牡蠣最大宗,占比高達9成,卻被驗出砷含量超標多達5倍,長期食用恐引發肝、腎、膽等器官病變。

立委直言,政府對進口牡蠣的來源標示不清,食安把關不嚴謹。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指出,「你在中國廣西養的蚵仔就用直接運到越南,就轉換身分變成越南蚵仔,直接到台灣來。」

食藥署北區科長陳慶裕提及,「通關的時候我們做3階段的來3個標準管理,第一個就是按照規定,用一般查驗,如果發現它有問題的話,我們就會提高變成加強查驗,如果發現有新的風險產生的話會變成逐批查驗。」

立委要求落實產地標示,擴大進口查驗,對此食藥署回應,針對越南牡蠣升級到二級管理,採加強抽驗。市場稽查部分已啟動跨部會的聯合專案,針對輸入業者、下游業者、國內業者、養殖戶進行查核,目前沒有發現越南牡蠣混合台灣牡蠣。

食藥署表示,進口牡蠣輸入須附上產地衛生證明,不過立委質疑當地購買檢驗證書相當容易,應落實逐批檢驗。

關務署通關業務組組長林佳吟說道,「越南進口的來說,因為它大多數都是提供這個官方的證明文件,是生鮮的,我們幾乎都是逐批查驗。」

水試所水產加工組長蔡慧君說明,「如果你標示很清楚標示台南,就是這樣台灣的牡蠣,本島的牡蠣,我們百分之百不會給你判斷為進口。」

越南牡蠣大舉搶佔台灣市場,含有毒物引發食安疑慮,也衝擊國內養殖業者快速萎縮,對此水試所開發鑑識技術,有高達97%準確率辨別國產、越南牡蠣,將提供檢驗單位追溯源頭。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