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立動物園建「快樂雞莊」 推動蛋農友善飼養

台北市立動物園開始飼養蛋雞,透過展出籠飼道具雞與平飼雞,希望讓民眾了解動物福利。針對日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如果淘汰籠飼會讓蛋量更不夠,動保團體回應,數據顯示重視動物福利的平飼雞,產蛋率高於籠飼雞。

透過櫥窗可見,有雞隻在曬日光浴,有的雞站在棲架行走,台北市立動物園最新成立的「快樂雞莊」週日正式啟用,要讓參觀民眾比較看看,可以活動的平飼模式跟關在籠子的模式,在動物福利上有何差別。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周玟說明,「藉由這個方式讓大家知道,買的食物原本的動物飼養的環境是怎麼樣,也可以因為這樣,選擇為了動物好的產品。」

多數路過民眾不太清楚雞蛋的主要生產方式,都認同應重視動物福利,不過如果動物友善的平飼雞蛋,價格略高於籠飼蛋,仍然會用消費行為支持嗎?

參觀民眾林小姐說,「如果經濟許可的話,可以。」

參觀民眾方小姐也表示,「如果價格沒有差很多的話,可以。」

國內9成雞蛋是籠飼生產,平飼或放養比例仍低。動物社會研究社長年倡議廢除籠飼,日前農委會表示如果廢除蛋量會更不夠,但動社指出平飼產蛋率已經高達8、9成,國內籠飼極低只有5、6成。

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這麼小的籠子,塞2隻、3隻,第一個母雞死亡率高,第二個非常緊迫當然就不容易下蛋,再加上禽流感、氣候變遷、溫差變很大,造成我們整個蛋量下降。」

動社強調,重視動物福利生產的雞蛋產能沒有低於過度密集飼養的籠飼。而過往價格相對偏高的動福蛋,在這波蛋價高檔期縮小價差則增加不少新客,店家採取限購,但強調老客戶基本上都能理解,雞蛋生產深受天候影響,會配合適量採購、適度消費。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