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性別教育與法律領先全球 性暴力問題仍待改善
冰島一處校園內,由老師帶隊,每位小女孩都要練習「扛木頭」,儘管她們身軀嬌小,面對沉重的木塊,卻沒有人在怕。吆喝一聲,運動場上的小女孩,奮力地扛起沉重的木塊拋向前方。
冰島被譽為「性平天堂」,這種小女孩「運功」的場景,就是日常生活。
小女生在運動場跑跑跳跳,另一頭的教室裡,小男孩則好奇地嘗試塗上不同顏色的指甲油,與同伴面對面談心。來到家庭和職場,很容易看到妻子在外打拚,丈夫在家照顧孩子。

法律規範刪除了教材上的性別歧視,第一線教育人員也盡全力教給下一代更進步的觀念。
幼兒園主任赫曼多蒂爾說:「男生來到遊樂場會認為,所有空間都是給他們使用的;女生的經驗則是,會先問我能不能使用,她們會先詢問能否得到許可。因此我們會教男生們平等的觀念,同時讓女生們有機會使用這些空間,告訴她們,這些都是屬於妳們的。」

1975 冰島性平覺醒之年
從教育培養女性的自信心,冰島女性從來就不是只能待在家裡的嬌弱花朵。1975年10月24日下午,冰島全國上下的女性傾巢而出,有人走出辦公室,有人離開廚房,職業婦女和家庭主婦全數罷工,要爭取薪資平權。這一刻,全國幾乎陷入停擺,學校停課、商店關門、交通和電信暫停服務,爸爸們感到茫然,只好帶著小孩去公司上班,還疑似出現「炸廚房」慘況。
「我記得非常清楚,在罷工後回家的路上,街上充斥著肉燒焦的味道,因為丈夫們正試圖煮晚餐。」女權運動家Duna Kristmundsdottir如此回憶。
一場罷工讓性別角色開始跳脫傳統,男性嘗試分擔家務責任,更多女性則得以進入國會,促成隔年通過《性別平等法案》。
緊接著1980年誕生全球首位民選女性總統;1997年父親合法擁有育嬰假,增進男性家庭照顧福利;直到2018年再次修訂《同酬法》,超前全球強制要求企業提出證明,不分種族、階級和性別,都必須同工同酬。

這對育有四名孩子的夫婦,丈夫熟練地製作煎餅,休育嬰假期間要好好培養親子感情。他的妻子則挺著大肚子參選地方公職。

跟多數國家不同,她身為孕婦很少遭受職場歧視,顯示冰島各項育兒福利和觀念,已超前其他地方。但作為家長的兩人,卻認為這些制度還不夠彈性。
斯格達多蒂爾認為,「我們需要給父母更多的選擇,像是日間照護機構、小學,還有有薪休假,讓為人父母者有選擇權。」

高舉性平旗幟 性暴力卻同步猖獗
不過,冰島一間女性庇護中心,卻呈現另一種光景。
性暴力受害者索妮亞悲痛訴說。過去18年來,她長期忍受來自前夫的身心暴力,最終對方卻只被判刑9個月。她苦笑道,在大街上攻擊陌生人,恐怕都還判得更重。由於無法透過法律管道尋求協助,索妮亞只能來到庇護中心躲避,試圖斷開與前夫的所有聯繫。
「我前夫被判9個月,實際上卻只要坐牢3個月。他用玻璃瓶打我、威脅要把我丟下陽台,然後就真的把我丟下去。所以對我來說,這根本是意圖謀殺。」
根據冰島大學(University of Iceland)2018年的數據,冰島多達25%的女性,坦承遭遇性侵或性侵未遂,也有4成婦女遭受過身體暴力,數字高於聯合國全球平均值。但就如索妮亞的案例,當地法院的判決過輕,讓受害者的心情難以平復。而「性平天堂」的名聲,也讓不少受暴女性難以開口求助—冰島已經比其他國家進步了,「妳還有什麼好抱怨?」
冰島真的是「性平天堂」嗎?
女性在冰島可以放心享受充足的育兒、教育和醫療資源,但心中卻無時無刻響起警鐘,生怕自己是性暴力的下一個受害者。如同許多國家,儘管國家進行性平修法、學校加強性平教育,制度改革卻不代表過去根深蒂固的傳統性別觀念,能跟得上社會進步的速度,當許多人正唱颂性平美好的一面,社會的一隅卻仍有憾事發生。